网友提问:
国投电力(600886)
中石化超年收益分红后业绩还能增长50%,那所有央企都有条件这样做,满足80分红前提下,投资再量力而行.桂冠今年中报增长、去年就知道了,华水电三季将大增,明年中期大增,也源于过去的基数太低是不正常的. 中石化明年增长保持、分红还是这样,还有这价?还这价?是好事,分红再投,国外每年分红4次是惯例,我们还须努力.
网友回复
长江之子WH:
事实上国投长期低分红,不断圈钱投向火电只是画蛇添足.导致业绩连下三城,今年冬冷夏烤气候缓解了火电的困境,但新一轮西部水电大开发应对贸易战己提上议程,这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
长江之子WH:
如果严格要求央企满足80分红前提下,投资再量力而行.国投市值不致于降这么多.
长江之子WH:
问题是央企自由裁决量过大.
长江之子WH:
数据显示,截至07月27日中国石化于沪股通持股量为7.240亿股,占其A股股本比例为0.75%,比上一交易日增加1425.02万股。据数据统计,该股近一个月内累计涨幅为5.25%,沪股通累计加仓9215.57万,沪股通持仓累计变化比例为14.58%,近三个月内累计涨幅为1.57%,沪股通累计加仓2.930亿,沪股通持仓累计变化比例为67.97%。
长江之子WH:
国外每年分红4次是惯例,中国的投资者太好了,当然包括我自己,如果沒有华水电,我可能还在国投里处污泥而不赚里挣扎,如果金沙江水电上市,乌江水电上市,国投就不会那么幸运了.
长江之子WH:
滇藏铁路2020年通车后,昆明至藏区香格里拉6小时内即可到达。
作为滇藏铁路的重要一段,香格里拉远不是终点,它的下一个目标是继续向西北延伸,到达西藏林芝,与从拉萨向东的铁路交汇。
长江之子WH:
高层在西藏考察铁路施工现场: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
川藏铁路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总投资2700亿元,目前已具备全线开工条件。
高层指出,川藏铁路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其投资建设将会带动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们早已看准、迟早要建的有效投资项目。我国目前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加快补齐这个短板,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
长江之子WH:
截至2018年6月30日,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资产总额2,853,626.58万元,负债总额2,122,858.24万元,所有者权益730,768.34万元,资产负债率74.39%,该财务数据未经审计。
三、审计评估的目的
为降低资产负债率,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公司拟对持有的云南华电金
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23%股权进行审计、评估,并拟根据审计评估结果开展股权转让工作。公司将严格遵守企业国有股权转让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报主管机构批准并履行相应的决策审批程序。
四、风险提示
股权转让的后续工作,公司将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程序进行公开挂牌转让。因目前审计、评估工作尚未正式开展,挂牌时间、挂牌价格、能否成交,以及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仍无法判断,因此该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
长江之子WH:
只打新88 影响力 吧龄 4.1年
发表于 2018-07-21 15:03:36
金沙江目前与华水电没什么关系!
回复:
评估工作尚未正式开展,挂牌时间、挂牌价格、能否成交,
截至2015年6月30日,川云公司未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为368.67亿元,净资产预估值约为797.04亿元,预估增值率约为116.19%。
长江之子WH:
印钞机印钱了吗?有2~3元的的印钞机?还拿钱再投怎办?还不如先回购自家股份再说,
金沙江水电即使上市可按净资产价买回,就象现华水电现在一样,也不用再投钱了,持股也不会少,而且是全流通,对股价还能做到说一不二.
长江之子WH:
‘应把西藏水电开发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直抒胸臆,“我觉得提振经济、治理污染、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出路是发展以水电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
王亦楠表示,西藏的发展最好的、最现实的、最有力量的就是以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为纽带,实现水电和矿业联合开发的模式,这既是西藏实现经济、生态、电力全面跨越式发展的最现实、有力的抓手,同时也是国家整体层面上实现能源革命、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安全目标的重要基础。
长江之子WH:
樊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房地产税改革会增加房屋的保有成本,增加“只炒不住”的成本,对于房价能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但对于房地产税的作用,樊纲认为不能过于高估。因为房地产税在逻辑上能对房价形成压力,却未必就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征收房地产税的地方,房价未必就没有泡沫,就像美国;但不征收房地产税的地方,房价一定会出泡沫,就像中国。”樊纲说。
长江之子WH:
根据社科院的测算,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债务占GDP比重)从2011年的28%快速上升到2017年的49%。其中,个人购房贷款成为居民部门债务增长的主要力量,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新增购房贷款对新增居民负债的贡献率高达60%,这还不包括近年来大量居民短期信用贷款、消费贷款以“首付贷”的形式曲线进入房地产市场。在我国,个人按接贷款普遍为“有追索权抵押贷款”,即便是出现断供,居民债务也难以核销。由此可见,天量的房贷,必然会对居住类以外的其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