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新钢股份(600782)2019钢价及供需分析——钢价下跌对电炉钢发展、钢材总产量及我国乃至全球钢材供需
2019钢价及供需分析——钢价下跌对电炉钢发展、钢材总产量及我国乃至全球钢材供需市场的影响分析。数据来源:我的钢铁网 (发表于: 方大特钢吧)一、我国电炉钢占比根据国际钢铁协会统计数据,我国电炉炼钢比远低于发达国家,2017年我国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的比例仅为7.4%,这个比例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4分之1,美国电炉钢占比的1/10,印度的1/9,欧盟的1/6,以及日本的1/4左右。如果按照我国每吨电炉需要消耗300度电来计算,光电力成本就在190元/吨左右。从成本上来说,长期以来我国短流程相对长流程吨钢成本要贵200-300元,经济效益相对更差是我国短流程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二、目前我国电炉钢发展情况2015 年底,我国符合规范条件钢铁企业共有电炉188 座,生产能力为1.14亿吨。2016年以来,随着中频炉的淘汰,加之诸多钢厂新建电炉产能以进行产能置换,我国电炉钢产量有所增加,截至2
网友回复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
长三角和珠三角,未来谁的发展优势更大?百家号12-01 11:36长三角也好,珠三角也好,都是祖国的宝贝疙瘩,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价值。如果问长三角和珠三角哪个对国家更重要,就好像问是你的右手重要,还是你的左脚重要。但如果换个问法,未来长三角和珠三角谁的发展前景更好,就可以说出点门道来了:在陆权时代,上海也好,香港也好,深圳也好,就是个小渔村,打打鱼晒晒盐,和漫长海岸线上的其他渔村没有什么区别。当航海时代开启后,这些海边的小渔村遇到了发展机遇,但发展最好的是那些港口条件极佳,陆运水运便捷,可以用最低成本将周边的丝绸、瓷器运到海外的城市,如泉州、宁波、广州等。但在进入全球贸易时代后,这些港口却因为禁海政策、倭寇施虐以及海外航线的破坏,都有不定程度的没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泉州。而在英国占据香港后,因国内政策的原因以及英国在香港的多年经营,香港便取代了广州港原先的地位,得到了腾飞的机会。香港港口的发展,不再是简单的货运中转站。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到香港,珠三角地区的人力(以各种方式进入香港)、物资进入香港,使香港成为了地区的产业发展高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香港成为了大陆和世界产生经济往来的重要窗口。过去,人们总是认为,是香港的发展带动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实质上,没有珠三角这块腹地,香港就是个空港。再说到上海。上海之所以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首先在于其地理位置:长江口。在货轮吨位还不那么高的时候,全球贸易的船只可以直接经东海进入长江,几千公里长江腹地的物资、产品可以源源不断地由上海运到全世界。而随着货轮的吨位不断增大,上海本身的航运条件遇到了瓶颈。这个时候,上海就要寻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在舟山。今天浙江的洋山港就由上海管理。历史上,英国曾经想占据舟山。假如计划成功,那么,中国的发展命根子就被英国人掌控了:凭借长江出口和中国海岸线上居中、且最好的宁波舟山诸港口优势,上海拥有的发展基础世界少有。海运中心、河运中心加上之后的空港中心、陆上交通中心基础,让上海成为长江流域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区的核心点,为今后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国掌握世界经济话语权打下了基础。而新的全球互联网产业中心,则正在上海边上的杭州冉冉升起。所以,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优势比较,很多人的眼光只在香港和上海身上,有的看得远一点,在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身上,或者再远一点,在珠三角面对的东南亚和上海面对的东亚身上。但是很多人忘了,上海的最大资本,在于身后的长江流域经济带。当中国还是个地区性大国时候,长三角和珠三角难说谁强谁弱,但当中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时候,上海的真正实力才会爆发出来。那个时候,更多的是香港甚至新加坡,需要好好思索下怎么发展问题了!
长三角和珠三角,未来谁的发展优势更大?钢铁是工业的粮食:
城市化及中国城市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决定了未来房地产、基建用钢及人口城市化后交通运输工具用钢的市场需求。李铁:房地产最大的利好在城市化腾讯财经11-30 14:30[摘要]所谓房地产业的机会和利好,既有外部形势的变化需要拉动内需、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的城市化趋势的变化。也有房地产业自身必须要适应竞争和挑战,主动求变,与新技术革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利用城市化的大格局,引领科技革命的未来。腾讯财经《楼市资本论》特约作者李 铁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很多人关注房地产的发展,更多地是从风险的角度来判断。主要是基于美国和日本曾经发生的房地产泡沫带来的金融风险。如果对美国和日本的数据与中国当下的状况进行同期比较,中国的城镇化率才58.53%,而美国和日本发生泡沫的时候,城市化率已经基本饱和。何况如果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上看,中国仅仅为42.35%。所谓城市化或者城镇化,意指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把自己的长期消费从农村转向城镇,对于各种流动性就业人口也就是“飘”来说,无非是在城里有一套房子和稳定的就业机会,并可以享受到城市化的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所谓定居,也就是指从传统的居住方式向现代的居住方式转变,自然会产生居住形态的空间大挪移。简要来讲,就是住房从农村也要相应地转向城市。农村的房子是搬不走的,而且城市里要提供适合他们未来定居的住房。所以也就会必然带动房地产的发展。目前看,近几十年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受益者更多的是城里的户籍居民包括城市边界扩展和开发影响到的失地农民,他们是买房的主要群体。而在城里务工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里买房的仅仅在百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2.8亿的农业转移人口,只有几百万的人有条件在城里购买住房,其他的人因为户籍问题和公共服务的差异化问题以及生活成本问题,无法在城里购买住房。如果我们判断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从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角度来看,至少有2.8亿的农业转移人口在步入市民化进程,但是差的就是户籍身份的条件。而且在各类城市还有7300万的城镇间流动人口,他们也将会随着长期定居地点的变化,也会形成稳定的购买或者租赁住房群体。如果城镇化水平每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未来还可以有2亿农村人口进入各类城镇,他们的住房需求也会提供未来的房地产发展空间。有了住房才可以考虑家居装修和各类家电甚至包括汽车,有了住房,人们才可以把长期消费和投资转向城市,才可以考虑儿女的教育问题,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人们的消费观念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可以说,近几十年房地产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的工业制成品有了最好的市场。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各类城市,也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同时也在人口相对聚集的地方产生创新的需求。科技的创新必须依赖于城市,说明城市化从房地产开始到实体经济一直到创新,都会带动需求的变化,也会带动投资的变化。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握时机,适应这种未来的城市化趋势的变化。首先是适应房地产郊区化的变化。毕竟中国的特大城市数量太多,目前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病。房价问题、土地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大大提高了产业发展的成本和生活的成本。郊区化,意味着在都市圈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因为成本低,存在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当工业远离城市主城区的时候,地产也要相应地配置与工业就业人口相适应的发展空间,所以地产的郊区化势在必行。其次,房地产要适应消费升级的变化。目前城市居民消费的逆城市化趋势也非常明显,消费升级促使城里人到郊区寻求良好的生态空间和深度休闲度假空间。传统的观光旅游度假已经向深度参与的养生、休闲、养老和体育运动的模式转化。这些适应消费变化的空间肯定不是在城市的主城区,更多地与自然景观条件较好的地方发生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城市的近郊区和远郊区,适应旅游度假休闲的特色小镇也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地产郊区化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也可以说对房地产企业来讲是非常好的发展空间。还有,房地产要适应都市圈特大城市功能疏解的变化。大家关注一线城市主城区房价上涨。但是主城区周边还有各类小城市和小城镇可以建设提供中低收入人口的低价住房空间。当前的问题是我们的政策并没有适应空间变化的调整手段,而一旦这个手段得到充分利用,既可以缓解中低收入人口对于高价住房的关注的压力,同时还可以释放中小城市的活力,通过人口的空间再配置,激活内需的潜力……
城市化及中国城市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决定了未来房地产、基建用钢及人口城市化后交通运输工具用钢的市场需求。钢铁是工业的粮食:
广州市面积最大的装配式建筑迎来“首装”中国新闻网百家号12-01 18:54关注广州市面积最大的装配式建筑迎来“首装” 张勇 摄中新网广州12月1日电 (郭军 严定佳)11月30日,随着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工程装配式构件首吊循循升起,标志着该工程装配式建筑首装正式启动。据悉,该建筑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装配式建筑。广州市面积最大的装配式建筑迎来“首装” 张勇 摄记者1日从项目承建方中建四局了解到,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是国内首个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学校四方共建的国际性示范校区,校区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5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是广州市面积最大且达到A级评价标准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装配率达到60%以上。据介绍,30日首装的第一个装配式构件蕴藏着中建四局很多高新技术。例如,每个装配式构件粘贴一个二维码,就像每个人具有一张身份证一样,只要施工人员扫一下二维码就能查到构件的型号、规格、重量等信息,页面上还附带有构件的具体部位和性能的检验合格报告。而以往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钢材等建材没有识别标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很难追查。装配式建造方式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条件。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这种绿色、节能、高效的建筑方式将引领建筑业革新。(完)
广州市面积最大的装配式建筑迎来“首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