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口子窖(603589)603589:口子窖关于股东减持股份进展的公告
公告日期:2018-12-04 证券代码:603589 证券简称:口子窖 公告编号:2018-049 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东减持股份进展的公告本公司董事会、全体董事及相关股东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 带责任。重要内容提示:股东持股的基本情况减持计划实施前,刘安省持有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股份79,873,45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3.31%;孙朋东持有公司股份 10,265,767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71%;张国强持有公司股份9,469,818 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58%;赵杰持有公司股份7,467,123股,占公司总股 本比例为1.24%;仲继华持有公司股份6,299,351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05%。 上述五名股东与徐进、范博、徐钦祥、朱成寅、周图亮
网友回复
未来资本2018:
天天减尼玛的
打泡沫垃圾股:
爱尔眼科资产暴增17倍 11名董监高密集减持套现10亿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沈右荣 编辑:东方财富网 通过狂飙式扩张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诊疗量最多的眼科医疗连锁机构爱尔眼科仍存隐忧。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成立于2003年的爱尔眼科扩张速度令人吃惊。成立之时,爱尔眼科在长沙、武汉、成都等地开设了四家医院,而截至今年11月中旬,爱尔眼科及爱尔眼科产业并购基金拥有的医院已经超过400家。 伴随着医院数量的膨胀,爱尔眼科的资产规模也急剧增长。截至今年9月底,其资产总额接近百亿,较9年前同期增长了约17倍。 资产规模、医院数量几何级增长也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上市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 对于亮丽业绩,爱尔眼科方面称,公司具有分级连锁、全球资源、科教研平台、激励机制等核心竞争力,加上眼科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一直走在医疗服务创新的前沿,这些因素叠加使得公司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 与经营业绩高速增长不相匹配的是,公司董监高密集减持套现。据长江商报记者粗略统计,2011年以来,共有11名董监高(不含其亲属)实施了减持,累计套现约为10亿元。 11月29日,爱尔眼科回复长江商报记者称,董监高减持缘于基层骨干合伙人融资需要,减持借钱给合伙人入股。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发现,爱尔眼科董监高薪酬水平偏低,这或许是董监高减持套现的重要原因。 上市9年医院增加近400家 作为A股首家民营医疗机构,爱尔眼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扩张速度。 爱尔眼科由陈邦一手创立,其在2003年在长沙、武汉等四地设立医院,并迅速成长壮大。2009年,公司成功在创业板挂牌。 上市之前,公司拥有19家医院。根据爱尔眼科向长江商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截至今年11月中旬,爱尔眼科及爱尔眼科产业并购基金拥有的医院数量已经超过400家。这意味着,上市9年来,公司的医院数量增加了近400家。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爱尔眼科的医院扩张主要采取两种途径,即开设与收购以及通过产业并购基金收购。通过产业基金收购后,交给爱尔眼科经营,待标的达到一定盈利能力后,爱尔眼科再进行收购。新开设的医院,一般由爱尔眼科和合伙人联合投资,待新医院达到一定的盈利水平后,爱尔眼科通过发行股份进行收购。 除上述途径外,爱尔眼科自身也不断实施收购。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爱尔眼科直接收购的医院约为40家,耗资约30亿元。通过收购,爱尔眼科的医院遍布全国各地,如四川南充、湖南株洲、浙江宁波、湖北荆州等地。 通过收购,不仅完成了国内的医疗市场布局,国外市场的布局也逐步推进。2015年12月底,爱尔眼科完成了第一笔海外并购,耗资1.75亿元收购了亚洲医疗集团100%股权、亚洲护眼85%和亚洲医疗服务香港公司80%股权。去年初,爱尔眼科出资2000万美元收购 AW Hehcare Management LLC 75%股权,标的拥有位于美国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市的Wang Vision眼科中心。去年4月,爱尔眼科耗资约11.53亿元收购欧洲最大的连锁眼科医疗机构 Clinica Baviera90%股权。后者于2007年在西班牙证券交易所上市,旗下有76家治疗中心,174名眼科医生和110名视光医生。 频繁收购使得爱尔眼科的资产规模急剧增长。2009年9月30日,公司上市前夕,其资产总额为5.43亿元,而今年9月30日,资产总额达到97.31亿元,9年之间,资产规模暴增16.92倍。 激进扩张的同时,爱尔眼科的经营业绩也实现增长。爱尔眼科方面向长江商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市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6.7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47.25%。 违规经营屡屡领罚单 大举扩张的爱尔眼科违规不断,领受的罚单不在少数。 今年9月8日,广东清远工商局公布了一份行政处罚决定。内容为,今年3月清远爱尔眼科违规发布未经审查的医疗广告,被处以责令停止发布、罚款4800元。 上述处罚或只是爱尔眼科经营违规的冰山一角。 2014年2月,黑龙江工商局公布一批虚假违法广告,爱尔眼科医疗广告中,出现患者及医生形象,“爱尔眼科飞秒激光55万例成功摘镜手术,有例为证”等内容。工商局认为,该广告误导消费者。而此前,爱尔眼科也曾登陆该局虚假违法广告“黑榜”。 同样因为广告,2016年,因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武汉爱尔眼科也登上了“黑榜”。 在产品质量及销售价格方面,爱尔眼科也有“劣迹”。 2015年9月,湖北省物价局通报了17起典型价格违法案例,爱尔眼科因虚构原价跻身其中。通报称,武汉爱尔眼科配镜中心自当年7月1日起,开展促销活动,其中一款镜片
爱尔眼科资产暴增17倍 11名董监高密集减持套现10亿打泡沫垃圾股:
永辉超市烧钱新零售致业绩下滑 实控人半年套现58亿 来源:斑马消费 编辑:东方财富网 2018年上半年,永辉超市营业收入343.97亿元,同比增长21.47%,但净利润下滑11.54%至9.33亿元。 即便剔除计提股权激励的3.44亿元,各项费用的异常增长,还是给A股连锁超市老大敲响了警钟。 上半年门店数量的增长,特别是新零售门店的暴增,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1998年成立、2010年上市的永辉超市,走出了一条竞争对手们不敢想的资本扩张之路。但现在,资本主导的新零售鏖战,已经在公司业绩上做出了提醒。 费用飙升至业绩下滑 8月18日,永辉超市披露2018年半年报:营业收入343.97亿元,同比增长21.47%,净利润9.33亿元,同比下滑11.54%,扣非净利润更是下降20.33%至8.26亿元。 在资本加持之下,A股连锁超市老大永辉超市近几年业绩飙升,让2018年上半年的业绩下滑看起来分外扎眼。 要知道,这是近7年来,永辉超市(601933.SH)首次出现半年报业绩下滑。 2018年第二季度,永辉超市营业收入156.30亿元,净利润1.86亿元,扣非净利润8051万元,创下了2016年以来单季度最差业绩记录。 2018年上半年,尽管永辉超市营业收入增长21.47%、综合毛利率上涨2%,但净利率下降明显,主要还是因为费用高企。 2018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54.72亿元,同比上涨43.97%,管理费用13.90亿元,同比上涨75.91%。 就算剔除计提股权激励的3.44亿元,公司上半年的各项费用中,占比及增幅过大的仍然有:职工薪酬29.03亿元(上涨40.04%)、租赁成本9.91亿元(上涨31.26%)、运费仓储4.21亿元(上涨80.93%)、业务宣传2.59亿元(上涨137.61%)等。 高企的费用直接指向了门店扩张。 在行业整体呈收缩趋势的背景下,永辉超市逆势大规模开店:2018年6月底,永辉超市在22个省市的门店总数达到952家,半年时间增加了146家。 新零售业务拖累业绩 与永辉超市传统的红标店和绿标店相比,新零售板块的扩张堪称彪悍。 2018年上半年永辉超市新增的146家门店中,传统板块的净增门店数为42家,新零售板块中的永辉生活净增85家,超级物种新增19家。 斑马消费分析后发现,正是新零售板块的亏损拖累了公司业绩。 永辉超市分为云超、云创、云商、云金四个板块。 云超是指传统的永辉超市红标店、绿标店,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6亿,同比上涨19%,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上涨29%。 云金是指永辉超市旗下的金融业务,今年上半年也已经实现盈亏平衡。 对比永辉超市上半年8.26亿元的扣非净利润,亏损的正是云创(新零售板块)和云商业务(总部)。 斑马消费发现,永辉超市旗下新零售业务的主体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5亿元,净利润-3.89亿元。 此前,永辉超市持有永辉云创52%的股份,2018年4月腾讯入股永辉云创之后,永辉超市的持股比例降至46%。 永辉超市2018年半年报显示,永辉云创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额为-1.91亿元。 永辉云创的新零售业务处于投入期,2016年、2017年分别亏损1.16亿元和2.67亿元。 永辉云创之所以扛住亏损压力大规模开店,于腾讯、阿里主导的新零售竞争有关。 近几年,以腾讯、阿里为主的互联网巨头,在零售行业的新旧两条战线同时开战。 传统零售方面,腾讯联合了沃尔玛、永辉超市、步步高(002251.SZ)、中百集团、红旗连锁,阿里入股了高鑫零售、苏宁云商(002024.SZ)、联华超市、银泰商业、三江购物、新华都。 新零售的开店大战中,阿里旗下有呼声最高的盒马鲜生,腾讯系拥有超级物种和永辉生活等。 但是,新零售业务如何实现价值,是直接盈利,还是成为互联网巨头的线下商业入口,对于阿里、腾讯或是永辉超市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抉择。 实控人半年套现58亿 近几年,因为连锁商业行业下行,资产价格下降,造就了一波连锁商业的投资热潮。 借此机会,永辉超市对内优化资本结构、对外并购扩张势力,借助资本的力量,在成立仅20年、上市仅8年的前提下,超越中百集团等一众老牌巨头,成为当之无愧的A股超市老大。 对内,永辉超市以定增和协议转让的形式先后引入牛奶国际、腾讯、京东的投资。 牛奶国际虽不如腾讯、京东家喻户晓,但旗下的惠康超市作为香港两大零售巨头之一,与李嘉诚旗下的百佳超市齐名。目前,牛奶国际为永辉超市单一最大股东。 对外,近年永辉超市先后入股中百集团(000759.SZ
永辉超市烧钱新零售致业绩下滑 实控人半年套现58亿打泡沫垃圾股:
高盛减仓口子窖劲赚44亿2017-11-07 07:05股东高盛于3日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1320.21万股,减持比例2.2%,估算成交额6.08亿元。至此,口子窖11月3日47笔、合计成交5.46亿元的大宗交易可算是真相大白了。至此,高盛在口子窖上共计套现约47.57亿元,相比其当初3.55亿元投资额,赚了44亿元。目前高盛的持股比例降至1.1%。面对股东如此大规模的减持,口子窖二级市场上表现得毫无畏惧,昨日更是英勇涨停,报收54.34元,年初至今的涨幅接近70%。高盛作为投行,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将近10年的时光,要退出无可厚非,减持之前也已提前公告,只是咱们的A股投资者需要想一想,接盘是否过于慷慨了?一边是白酒行业今年以来的业绩增长迅猛。数据显示,申万白酒行业18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1亿元,同比增长29.88%,实现净利润394.50亿元,同比大增42.57%,绝大多数白酒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同步增长。同时,白酒股年内表现也非常亮眼。统计数据表明,18只白酒股年内平均涨幅高达55.50%,远优于同期主要市场指数表现,其中水井坊、山西汾酒、沱牌舍得、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多只股票年内实际涨幅超过100%。另一边却是机构资金的大举减持。三季度是年内白酒股主要上涨阶段之一,然而机构资金在此期间对白酒股多采取了减持操作。以白酒龙头贵州茅台为例,三季度前十大股东中,证金公司、易方达资管(香港)、奥本海默、GIC等多家机构选择了减持操作,相较之下,增持机构寥寥。又如另一只白酒龙头五粮液的前十大股东中,证金、汇金、瑞银等多家机构三季度都选择了减持,增持机构同样寥寥。数据显示,上述18股中,15股机构持股比例在今年三季度出现下降,占比超过八成,其中口子窖、酒鬼酒、伊力特、迎驾贡酒、古井贡酒等股票机构持股比例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陆股通资金也对多只白酒股进行减持。数据显示,五粮液二季度末陆股通持股比例尚有2.96%,截至昨日持股比例已降至2.80%,下降了0.16个百分点,口子窖二季度末陆股通持股比例尚有7.47 %,截至前日持股比例已降至2.70%,足足下降了4.77个百分点。分享到 朋友圈 微博
高盛减仓口子窖劲赚4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