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房企万科,近来风波不断。
前有央视“315”晚会曝光,“万科精装房变水帘洞,楼上卫生间漏水楼下下雨”;后有重庆万科业主投诉,“露台变阳台,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楼板贯穿性裂缝”……可以说,轮番爆料,有事实有真相,万科金字招牌、名品“人设”,已然备受质疑、摇摇欲坠矣。
值得注意的是,在“315”晚会揭露之后,万科迅速就所谓“水帘洞”事件给出有力回应,认错整改,态度不可谓不好。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对于同样备受困扰、多番维权的重庆业主,万科则是能拖则拖、敷衍塞责。
如此选择性回应业主诉求、差别对待购房者权益,堪称双重标准、鸡贼世故,这哪里还有一点泱泱大企的样子?
只想着被动“危机公关”迅速平息舆论,而不是从切实捍卫业主权益的立场出发主动积极作为,如此万科“疲于奔命”却越走越远。
尽管从理论上说,“楼板贯穿性裂缝”并不算特别严重的建筑缺陷,“露天变阳台”的骚操作也没有严重违法违规,可必须看到的是,这些“小毛小病”带给购房者的,是巨大的痛苦与不安。
其所经历的多方投诉无门,开发商消极回应的遭遇,这比“糟心的楼盘”更糟心。
当万科也打起擦边球、耍起小伎俩、玩上了“边缘试探”,万科与那些平庸的、失范的企业又有何区别?须知,购房者以不菲的代价选购万科楼盘,正是看重了其过往的信誉口碑,并且是以真金白银为其品牌溢价买了单的。
到头来他们发现,万科没什么不一样,乃至还可能更糟糕——这是多么痛的领悟,是多么昂贵的教训?
2018年的秋季例会上,万科曾高喊“活下去”,其尽管有些卖弄苦情、自我煽情的意思,但还是传递给社会某些信号,那就是“万科是有着深刻忧患意识的,是居安思危的”。
那么,时至今日,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是“活下去”,还是要“猥琐地活下去”?万科,请拿出诚意,面对你的业主给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