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5G和其他行业的同频共振。
”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表示将从五个方面推动5G生态建设,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应用5G的积极性,促进通信与相关行业双向开放与合作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要实现同频共振,网络、应用、终端缺一不可。
与加速部署的网络和不断繁荣的应用相比,5G行业终端的品类相对较少,价格普遍偏高,因此被认为是制约5G融入千行百业的关键一环。
5G行业终端不可能“千人一面”
5G已经超越了移动通信范畴,成为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将促进垂直行业转型和升级,培育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IHS Markit的报告显示,到2035年,5G在全球将创造13.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为汽车、制造、健康医疗、教育、娱乐等众多行业带来积极变革。
在现阶段大量的垂直行业应用场景中,5G行业终端需求旺盛,商机超出想象。
“到今天我们确实看到行业终端依然是制约产业规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技术部副总经理崔芳在高通5G物联网生态合作产业峰会上表示。
与之前相比,5G行业终端有一些新兴的变化。
首先,三大应用场景让5G能够覆盖更多的行业,行业应用的多样性需要终端以多种形态去承载,这意味着5G行业终端不可能“千人一面”,行业终端碎片化的情况将大量存在。
其次,和5G消费类终端用户相比,行业终端用户专业化程度高,因此终端的定制化也相应水涨船高。
最后,垂直行业终端相对消费类终端而言,对性能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一毫秒的延迟在消费类终端上可能不被察觉,但在工业智能网关上就可能引发生产事故导致行业损失。
规模、成本是两大掣肘
目前,我国5G行业终端产业面临着规模小、成本高的难题。
“我们很希望今年5G终端发货量能够实现千万级,哪怕是一款模组发货量能达到百万级也是不错的。
”业内人士透露。
一方面,5G行业终端的软、硬件还有很多细节需要不断打磨;另一方面,行业整体需求较小,终端的每一个应用场景都需要不停地更新解决方案,因此,运营商经常是拿一百、几十甚至一两个商用模组进行市场推广,而无法实现规模性出货。
在成本方面,因为规模效应仍未出现,再加上5G的复杂度,产品成本还存在过高的现象。
不仅如此,各行业需求的碎片化,对创新产品的需求多,也成为制约5G行业终端“规模上量”的瓶颈。
此前,通信产业赋能到垂直行业时,遇到的一个很大的困境就是行业认知。
时至今日,5G行业终端也将面临这一问题。
对不少行业而言,如何让通信终端在生产线上发挥作用,这种作用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还需要通信业和垂直行业共同深入了解和研究,才能形成有效的产品方案。
“对于5G行业终端而言,还有两个闭环尚未形成,一方面,需求导入产业不顺畅,产品缺乏项目的验证,导致产品化过程中整个信息无法形成闭环。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厂商专项支撑,终端商业化进程比较缓慢,整个解决方案交付随之放缓,这些因素都影响了5G行业终端的发展。
”崔芳表示。
处于变革战略机遇期
随着5G的到来,我国终端产业链有望在芯片、射频、存储等关键领域实现进一步突破。
同样,行业终端也正处于产业生态变革的一个战略机遇期。
在工业领域,5G高清工业摄像头能够提供20秒以内4K到8K的视频传播,通过提供高速的传输让5G智慧工厂降本增效;工业网关5G视频监控设备在工业数据采集高速回传方面有很大的价值。
备受关注的网联汽车也是汽车这一垂直行业中非常典型的应用案例,将对车联网模组、定位终端提出大量需求。
现在,已经有行业先行者在5G行业终端领域做出了尝试。
高新兴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仅在6天内就实现了为5G防疫机器人增加人体测温的功能,有力支持了抗疫工作;TVU Networks推出了5G直播背包,为今年5月全程直播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提供重要助力;奥维视讯推出5G﹢超高清融合通信系统,将超高清视频传输技术赋能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和工业巡检等领域。
在此过程中,通信企业要理解垂直行业的痛点,产业界要认识5G的能力,相互碰撞才能挖掘出真正的需求。
此外,通信产业要与各方深度融合,共同提出新的方案,研发新的产品,实现共同交付。
这就需要产业链携手打造丰富的5G行业终端体系,近日,中国移动、高通、宽翼通信、长虹、爱立信、奥维视讯、广和通、中兴通讯等企业共同倡导发起“5G物联网创新计划”,目标是为了加速行业终端形态创新。
我国5G行业终端领域的探索已经起航,产业链已经开始构建生态,从而推动产品更成熟、价格更实惠、应用更多样,为实现各行业从1到N的规模效应和5G的规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