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从收入构成、成长能力、门店拓展等对天虹股份2020半年报进行全面解构。
核心数据:
营业收入58.90亿元,同比下降39.13%;
净利润3572.16万元,同比下降92.90%;
六大市场收入同比下滑均超过30%;
营收近五年新高;
超市业态同店增长达到两位数。
分产品来看, 生鲜熟类、包装食品类、日用品类等收入占比均在10%以上,其中生鲜熟类超越服饰类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5.85%,收入占比大幅提升,从上年同期的14.78%提升至30.57%。
服装类、化妆精品类、皮鞋皮具类、家居童用类、电器等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均超过了50%,其中服装类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达到81.03%,收入占比从上年同期的30.97%降低至9.65%。
餐饮娱乐类是百货及购物中心业态经营中收入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服务类项目
分地区来看,六大市场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均超过30%,华南区(广东省)为公司第一大市场,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31.94%,收入占比则从上年同期的57.98%提升至64.83%。
华中区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38.56%,收入占比则从上年同期的17.45%提升至17.62%。
除此之外的东南区、华东区、北京、成都等四大市场下滑均超过50%。
成长能力 营收近五年新高
天虹股份近五年营收 制表:数说商业
过去五年营收最高为2019年的193.93亿元,最低为2016年的172.73亿元,年复合增长为2.75%。
除去2016年,其余四年营收均实现正增长,2017年的7.31%为近五年来最高营收增速。
2015年净利润为12.08亿元,为近五年最高,2016年的5.24亿元为近五年最低,年复合增长为-8.17%。
2015年、2017年以及2018年净利润增速均超过25%,其中2015年净利润增长高达124.44%,2016年下滑达到56.63%。
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高为2018年的7.92亿元,最低为2016年的4.40亿元,年复合增长为12.48%。
2017年和2018年扣非净利润增速均超过20%,其余三年均为下滑。
门店拓展 超市业态同店增长达到两位数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进驻广东、江西、湖南、福建、江苏、浙江、北京、四川共计 8省/市的 29 个城市,共经营购物中心业态门店 27 家(含加盟、管理输出 5家)、百货业态门店 68 家(含加盟、管理输出 3 家)、超市业态门店 103 家(含独立超市 22 家)、便利店 174 家,面积合计约 404 万平方米。
按区域划分,华南区有购物中心10家、百货36家、超市61家、便利店137家;华中区有购物中心10家、百货19家、超市29家;东南区有购物中心3家、百货5家、超市6家、便利店37家;华东区有购物中心4家、百货4家、超市4家;北京有百货3家、超市2家;成都百货和超市各一家。
按物业权属划分,租赁物业门店为178家,自有物业门店为12家,加盟/管理输出门店101家,自有物业面积占比约15%。
上半年,直营门店主营业务收入共计540,899.60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91.84%;加盟店服务收入共计2,640.66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0.45%。
报告期内,新开 3 家购物中心、5 家 sp@ce 独立超市以及 18 家便利店;关闭15 家便利店;签约 2个购物中心及百货项目(统称“大店”)、6 个独立超市项目。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签约待开业的储备项目共计 44 个,面积合计约 182 万平方米。
其中,大店数量 27 个、面积约 175 万平方米;独立超市数量 17 个、面积约 7 万平方米。
门店坪效上,超市业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6%,月均营收坪效为1,565(元/);便利店业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2%,月均营收坪效为1,553(元/);百货业态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0.68%,月均营收坪效为110(元/);购物中心业态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6.30%,月均营收坪效为71(元/)。
线上渠道方面,上半年近 1.1 亿人次通过天虹 APP 及天虹小程序交互获取信息或消费。
天虹整体数字化会员超 2700 万,数字化会员销售占比为 73.08%,APP 和小程序月活会员合计逾 300 万。
上半年线上商品销售及数字化服务收入GMV34.56亿元。
截至6月30日,全国专柜导购连接顾客680万,建立近4万个企微社群,共进行大型直播 3200 余场,其中兰蔻、欧莱雅、斐乐、周大福、联合利华等在内的不少品牌实现单日全渠道销售超200万。
通过会员标签、消费周期管理等多种精准运营方式实现引流销售15.5亿元,两栖会员人均消费金额是单栖会员的3.7倍,人数占比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根据规划,天虹今年降大力发展超市到家和百货专柜到家业务;快速拓展购物中心,提升6万平米以上大型门店的占比;持续推进百货的转型与升级;提升独立超市的经营能力,连锁发展;拓展灵智数字科技业务。
- End -
更多信息请点击“原文阅读”
(来源:数说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