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利润终于降了
银保监会公布2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数据,商业银行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了9.4%,信息发布之后,银行股大涨!
这是什么逻辑?
来看几个主要数据:
总资产规模:增长11%;
净息差2.09%,环比下降1BP;
不良率1.94%,环比上升3BP;
拨备覆盖率182.4%,环比下降0.8%。
一季度时,银行的净利润还增长了5%,这与市场预期的利润下降形成了反差,于是,银行利润下降的靴子一直悬着没落地,终于,二季度利润终于降了。
这下市场满意了。
负增长是怎么来的
下面是银保监会披露的银行业利润情况及资产质量情况。
可以看到,净息差变化上,城商行没有变化,股份行下降1bp,国有行和农商行下降2bp,而民营银行的净息差最高,下降幅度也最大。
从幅度上来说,一季度息差环比减少了10bp,而二季度则只有1bp,显著缩小了。
不良率上,股份行和城商行甚至还是下降的。
二季度不良率的上升就是市场预期的疫情时对零售、中小微信贷资产质量影响的担心。
不过,关注类贷款占比较一季度明显下降22bp,至2.75%。
按理说,关注类贷款的比重下降,不良率应该同向才对,而如今却出现相反的走势。
请注意7月11日银保监会发言人有个答记者问:
“必须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
一要进一步做实资产分类。
二要继续加大处置力度。
三要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
综合使用核销、清收、批量转让、债转股等手段,做到应核尽核,应处尽处。
”
所以,我猜测这应该是受到不良认定标准更加严格的影响。
不良认定标准提升,带来不良率的提升,同时又保持了较大的拨备计提力度,进而拖累了银行二季度的利润表现。
银行的估值为什么如此之低?而且是一低再低,原因是:市场担心银行的资产质量比报表上的更差。
你的报表越是漂亮,市场就越是担心,就越往坏的地方想,最后,银行利润年年增长,股价却年年原地休息。
估值低到令人发指,但仍是无人问津。
银行股所处的时机
利润下降,靴子落地,银行股迎来了难得的红盘。
那么,这个上涨是一时冲动,还是有可持续的因素?
首先,政策底确认了。
6月17日,国常会提出金融机构让利1.5万亿;
7月11日,银保监会答记者问时提到:
即便按照现阶段拨备覆盖率最低标准100%测算,银行机构仍有缺口合计超过3500 亿元。
切实补充资本。
适当降低分红,不增加奖金,把有限的利润更多用于资本补充,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银行当前面临两大任务,一个任务是向实体经济让利;一个则是补充资本金,提高抗风险能力。
这两个任务看似矛盾,实则一体两面:既要适当让利,又要确保银行有足够的利润以完成资本补充,提升抗风险能力。
其次,估值底确认。
下面看看上市银行的估值表。
相应地看看美国银行的估值:
当然,这个数据是2019年的,2020年美国的银行股受到疫情的冲击有所下降,但美国银行的pb仍在0.87倍:美国的疫情都成什么样了。
第三是情绪底。
这个我很有体会,每次买入底部的股票,除了被嘲笑还是被嘲笑。
现如今,买入贵州茅台已经变成了理论正确,买入银行股就是个傻缺,不仅散户如此,基金也莫不如此。
看看主动型偏股基金对银行股的配置比例,基本上已经快小到可以忽略了。
没有人买,意味着买家不会更少。
买家不会更少,带来的是任何一个波动都是加仓的方向。
哪个银行更好呢?
银行业其实是同质化非常严重的行业,因此投资银行股全押在一个股票上,运气的成分就很大。
那么,哪个银行前景更好一些呢?
招商银行:
零售银行标杆;
财富管理强行;
上述优势又构筑其盈利优势和资产质量优势;
成长空间仍然很大。
宁波银行:
市场化的治理机制;
优秀的管理层;
因地制宜,服务中小企业;
风控能力优异。
杭州银行:
业务布局以XX省为主,外省为一二线城市,市场化程度高,信用风险低,这个我记得之前提到过,这个同样适用于宁波银行,我认为主业在XX省的银行应该有加分;
市场化的企业治理,同宁波银行;
业务发展以零售、小微、科技文创为亮点,资产质量好,息差高;
风控能力强;
净资产收益率还有提升空间。
(来源:朱先生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