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真的这么硬碰硬地去做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突破,是真有可能出现类似于华为这样的企业的。
”
作为上交所第一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用“超出预期”来评价科创板过去一年的市场表现。
一年多前,包括邓志东在内的48名来自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的人士,成为上交所第一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们以个人专家身份履行职责,按照规范程序承担咨询委工作,为科创板建设、科技创新相关技术或产业化应用的先进性或领先性提供咨询意见,为审核工作提供专家支持。
邓志东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采访时说,过去大家更多看到的,还是初创体量的企业选择科创板上市。
但近期,中芯国际、寒武纪等在科创板上市,蚂蚁集团启动科创板与港交所主板同步上市计划,“这会形成一个马太效应,预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更大体量、优质的企业,特别是独角兽、头部企业将科创板作为上市选择。
”
过去一年,他曾走访大量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他提到,创业九死一生,在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下企业更多去关注于核心技术突破,掌握自主核心技术,企业将有机会谋求更大的发展。
“科创板就是要通过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把中国的科技创新产业做好做大做强 ”。
第一财经:科创板设立之初,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们在交流中,担心的风险有哪些?如何应对?
邓志东:科创板设立之初,大家曾有过不少交流,最担心还是如何对企业的科创属性进行客观判断。
大家的专业背景不同,细分领域覆盖面广,不过均能够在自己的专业范围之内给出专业的分析判断,比如看业绩兑现情况、从专业角度评判企业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等高科技领域的情况,一起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迭代,逐步形成一套规则。
今年上交所出台了判断科创属性的规范性文件,有硬性指标也有灵活的条件,判断的依据越来越科学。
第一财经: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目前上市企业达100多家,你认为它们够硬吗?
邓志东:很多是够硬的,确实是满足科创板的定位。
科创板就是要通过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来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把中国的科技创新产业做好做大做强,这是根本。
企业上市,信息透明这一点很重要,真实性、客观性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也要接受股民的检验。
第一财经:过去20年,不少中国互联网公司选择赴美上市、赴港上市,但现在不仅中芯回来了,蚂蚁金服也要A+H上市,您如何看待科技公司未来融资渠道的变化?科创板的吸引力是什么?
邓志东: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国际环境的外在压力,另外一方面,国内比如像科创板,作为体制机制创新在制度上有重大的转变,已经能够支撑这些企业在中国上市。
科创板公开透明,强调依赖规则,而且包容性也越来越强,这一点对科创企业特别重要。
以前互联网公司可能没有办法在国内上市,因为不赚钱,甚至财务报表可能是亏损的,现在包容性更强了,对于没有实现盈利的,也有机会上市,同股不同权也可以,因此制度的创新非常重要。
蚂蚁金服A+H,应该也是综合因素考虑下的理性选择。
科创板这一年的发展形势非常好,坚持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真的是超出预期。
这会形成一个马太效应,相信会有更多优质企业选择在科创板上市了。
第一财经:过去一年您走访了大量的AI企业,如果以自动驾驶为例,你怎么看这类初创企业的优势和挑战?
邓志东: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出行即服务”生态,这是一个颠覆我们未来生产生活方式的产业,极有可能衍生出一个万亿级别的巨大市场。
如果辅以智能增值服务,甚至有望拓展成为一个十万亿级的超大市场。
从产业角度讲,比如ADAS智能辅助驾驶,告警式的L0已经是红海市场了,L1产品正在迅速发展之中。
智能驾驶中的L2+与L3级别,部分已开始量产。
L4级别的研发,如无人驾驶网约车和低速物流车、配送车,现在头部企业和初创企业都已卷了进来。
不过目前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一部分已经落地了,一部分可望落地,一部分可能离落地还比较远。
另外,国内很多自动驾驶企业同质化是非常严重的,技术上你有我也有,你能跑我也能跑,但是要真正做到车上完全没有安全驾驶员,在真实、开放道路交通环境下去跑无人驾驶,可能没几个能做到。
第一财经:科创板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
邓志东:搞科创企业,最需要关注关键核心技术。
但是核心技术不是拿钱就可以买到,或者明天马上就可以搞出来,而是需要长期沉淀积累。
最痛苦的地方莫过于硬核科技的攻关。
做企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尤其是做这种真正硬核科技的企业,要建高端团队,要扩大研发投入。
作为一家企业表面看起来财务报表可能不好看,因为它可能正处于一个需要大量投入但却没有产出的阶段,这是最痛苦、最需要定力的时候。
现在有些创业公司靠前期技术积累和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支撑,有时候融资还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等合力支撑,最难的这一关可能就挺不过去,但是一旦“迈槛”过去之后就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所以科创板的创立就很重要了,因为包括智能驾驶与移动机器人在内的“出行即服务”产业,确实是一个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非常大的前瞻性、颠覆性产业,这更需要科创板和资本市场的支撑。
我认为,如果是真的这么硬碰硬地去做这种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突破,是真有可能出现类似于华为这样的企业的。
我希望构建更好的科创产业生态,使中国涌现出更多像华为这样的企业,真正做大做强,使我们国家发展成为未来的世界科技强国。
第一财经:对于那些希望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您有什么建议?
邓志东:得到资本市场支持以后,还是要更加关注于自己核心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要特别关注团队的成长性和业务的成长性,尤其是关注核心技术的突破。
要有国际视野,要拿这个钱去建设高端研发团队,去冲刺核心技术的攻关,真正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一些国外优质的科技企业,能够做到百年老店,是因为它们真正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靠科技来驱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在国内,我相信科创板对整个中国科创产业生态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支撑与激活作用。
科创企业不是靠资本运营来存活,不是靠讲故事来发展,而是要靠踏踏实实搞硬核科技,来促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财经:你如何看待未来一年科创板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邓志东:我对科创板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更多的优质企业,包括独角兽,甚至一些头部企业拆分后,都有可能在科创板上市,带来一个马太效应。
一方面,关键技术,我觉得要优先考虑,也就是首先要“补短板”。
其次还有一个是“强长板”,就是要把我们有优势的地方做得更强。
比如在智能驾驶领域,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都有自己的优势,相信科创板有机会帮助他们做得更强更好。
如此可使中国的科创企业与科创产业,真正变成主要依赖科技创新、真正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硬核科技企业与产业。
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仅作为精选资讯服务,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
(来源:嘉实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