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信息显示,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油申能氢能公司)已于近日正式成立。
该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从事氢能科技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等;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石油制品(不含危险化学品)、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第一类医疗器械等。
三大股东中,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200万元,并列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临港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出资600万元,持股20%。
2019年3月,氢能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作为二次能源,氢能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多重优势。
氢能的投资热潮中,能源央企堪称绝对的劲旅。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0余家能源领域央企涉及氢能业务布局。
除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外,还包括中化集团、宝武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东方电气集团等等。
国家氢能标委会发布的《中国氢能基础设施》蓝皮书中提出,到2030年,国内将建成加氢站1000座,氢燃料电池车达到100万辆。
相较于电力巨头,石油石化央企拓展氢能产业链布局的优势在于坐拥遍布全国的终端加油站网络和天然气管网,油氢合建站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加氢站的用地问题,同时,化工副产品可以为氢能提供来源。
但这一制氢路线也不乏环保挑战。
氢本身无色无味,不过为了区分不同生产来源的清洁程度,人们按照碳强度由高到底标注出灰氢、蓝氢和绿氢。
虽然灰氢(由化石燃料制造的高碳氢)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但相比于绿氢(用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形成)和蓝氢(利用化石能源制造但配以碳捕获技术),灰氢的环境负担一直颇具争议。
中石油于两年前开始搭建自己的氢能“朋友圈”。
2018年9月,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公司和河北省张家口海珀尔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三方将围绕氢能供给产业链成立合资公司,在张家口地区布局加氢站组网建设,并承担相应示范运营及日常管理。
次年4月,中国石油北京销售分公司与北京海珀尔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手在北京地区建设加油、加氢合建站,促进北京市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氢能发展规划,纷纷在氢能产业战略布局上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