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朱洁琰)讯,近日,一向低调的创投大佬林向红,在上交所推出的特别节目《科创未来》上讲述了苏州生物医药园区诞生背后的故事。
林向红于2001年开始从事创业投资,创办中新创投(现元禾控股),在2016年选择离开这家国有创投公司,并创办了今天由其担任CEO的苏州民投。
“在过去的18多年,无论我在国有的创投,还是民营的创投,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一直是我投资的重心。
”林向红表示。
苏州生物医药园区诞生背后 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是在2006年3月22日上午进行了开工典礼,而当天下午就是中新创投和国家开发银行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创业投资母基金的签约仪式。
该母基金是中国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人民币母基金,当时的总规模是10亿元人民币。
“也许是偶然的巧合,一个创新型的生物医药园区的开工典礼和中国第一支人民币创投母基金的签约仪式放在了同一天。
”林向红表示,从这个点上开始,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和创业投资互相促进、共荣发展。
林向红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其从2001年创办了中新创投,又从2005年接受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指令开始筹备BioBAY,这两件事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做?
林向红说道自己在2001年成立中新创投时,苏州工业园区的党工委书记和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中新创投要成为苏州工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第二句话是中新创投要成为中国一流的创投公司。
在2005年的时候,林向红又接到了指令——筹备成立一家公司去开发一个生物科技园。
一般而言,是由孵化器的平台或者是做科技园的平台去做专业园区的开发,而苏州工业园区的领导却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创投公司来执行。
在接到这个任务后,林向红一行人研究了像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广州生物岛等一些当时已经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园区的发展经验。
上海市委市政府在2005年举全市之力聚焦张江打造中国药谷,一大批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在张江落地。
上海已有诸多的大企业落地,那苏州的定位就是来支持创新型的创业型的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上海和苏州一向是知己知彼的关系,上海是大树,我们在苏州就种碧螺春。
”林向红表示。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在2007年的7月份BioBAY有首批10家企业入驻正式开园,当时这10家公司都拿到了中新创投的天使投资。
BioBAY第一天开园也是用风险投资来支撑创业企业的入驻。
BioBAY发展亮眼 有哪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据林向红介绍,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
有4个20%来支撑这个第一,第一个20%是到2019年底,聚集在苏州工业园区BioBAY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的数量占到了全国的20%;第二个20%是到2019年底,在苏州的生物医药企业拿到的新药临床批件占到了全国的20%;第三个20%是这些企业吸引的高端人才的数量占到了全国的20%;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20%是,在过去的3年中,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拿到的风险投资数量占到了全国同类企业的20%。
此外,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截至2020年6月,中国大陆在香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18家,其中8家总部在苏州,占比44.4%,另有3家在苏州建有生产基地,合计占比61.1%。
科创板按照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3家,其中苏州1家,占比33.3%。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与创业投资发展,如何在具体的项目中实现共生发展?林向红从信达生物的案例讲起,在2010年时由中新创投、BioBAY和美国的富达基金,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由3方共同发起设立一家做单克隆抗体的公司。
协议签署之后,2011年信达生物就正式成立了。
同期,富达基金在信达A轮融资中注入500万美元。
此后7年的时间中,信达生物一共完成了5轮融资,并于2018年正式上市。
在这个过程中,中新创投作为B轮的重要投资者参与了这个项目,BioBAY也作为产业园的牵头方为信达生物投资1.5亿美元建设了厂区和生产设施。
2015年,元禾控股(原中新创投)又与毓承资本共同商谈,发起设立一家新的专注于肿瘤药联合用药的解决方案公司。
2016年,元禾控股旗下元禾原点以及博裕资本、毓承资本共同注资1.5亿美元成立了基石药业,这也创下了在2016年之前生物医药企业首轮融资最大的规模。
基石药业于2018年完成B轮融资,于2019年就在香港IPO了,创下生物医药企业成立3年就在资本市场IPO的历史。
从上述两个案例看,这两个公司的发展都是从创业投资的资本和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形成良好的共荣发展开始,同时也促进了公司在BioBAY的发展。
所以,风险投资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苏州BioBAY实现了一个完美融合。
图|资本生态体系建设,来源:《科创未来》林向红材料
(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