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之下,上半年各家商业银行普遍面临零售业务线下展业遇阻的困境。
在近两年来零售转型概念不断强化的背景下,银行业零售贷款规模占比在今年上半年度却出现普降。
被誉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已开始反思零售战略,平安银行也开始放缓零售贷款投放,下半年银行业零售战局将如何发展?在分析人士看来,零售业务仍将是银行业转型的长期方向,但经此一“疫”,银行业将会更加积极做好线上的数字化转型。
不良抬头、零售贷款占比普降
今年上半年,银行零售贷款业务受疫情影响增速显著放缓,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普遍下降。
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36家A股上市银行中,仅有9家银行零售贷款规模占比较上年末出现增长,1家银行占比不变,其余26家银行占比均有所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在零售贷款规模占比未出现下滑的10家银行中,仅有邮储银行一家国有大行,其余9家均为城商行或农商行。
中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零售贷款规模接近3.04万亿元,占比55.43%,较上年末增长0.13个百分点。
邮储银行表示,该行零售贷款同比增速达10.46%,主要得益于个人住房贷款和小额贷款增长。
股份行中,光大银行、平安银行零售贷款占比降幅较大,分别下降1.94、1.90个百分点。
而被业内誉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零售贷款占比较上年末下降1.41个百分点。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表示,上半年银行对零售贷款投放力度出现分化主要是由于不同银行的国家政策定位和贷款对象不同。
例如,邮储银行以及中小银行对零售贷款的投放更多体现出监管部门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和惠农政策倾向,而股份制银行的零售服务对象主要来自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这部分人群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因此股份制银行的零售贷款投放呈现出放缓趋势。
今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也对零售贷款占比下降的原因做出了解释。
他表示,零售业务,特别是信用卡业务,受到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更大。
这一点体现在不良率的变化上。
招商银行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比去年末增加30.53亿元,田惠宇指出,这里面主要来自零售贷款,尤其是信用卡贷款。
因此,招商银行上半年对零售贷款的投放速度低于对公贷款,与上年度相比也有所放缓。
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企业贷款不良率为1.70%,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零售贷款不良率为0.81%,较上年末增长0.08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卡业务不良率增长0.50个百分点。
事实上,疫情影响令银行资产质量普遍面临考验,其中又以信用卡业务资产质量劣变最为显著。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六家国有银行中,邮储银行、农业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与上年末持平,其余四家国有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均出现上扬。
其中,交通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增幅最大,较上年末增长0.11个百分点至1.17%,该行信用卡业务不良率同期增长0.52个百分点。
对此,邮储银行研究院娄飞鹏表示,零售金融客户规模较小,本身抗风险能力较低,疫情冲击下这些客户受到较大影响,既符合规律、也符合预期的。
零售化战略的进与退
近年来,随着批发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明显,收益率相对较高且更适合科技赋能的零售金融业务成为银行发力的重点,“得零售者得天下”的口号也渐入人心。
但这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在促使一些银行业对零售战略进行反思。
例如,近几年发力零售业务势头正猛的平安银行,正在加大对公业务发展力度,放缓零售贷款投放。
该行在半年报中写道,今年上半年,该行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但在零售贷款方面,为对冲疫情冲击,该行聚焦于较低风险的按揭贷款及优质客户的信用投放,优化客群结构。
今年3月的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田惠宇也直言“这次疫情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战略定位、战略规划的适当性”。
他表示,“这几年大家都普遍看好零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零售的占比越高越好。
”
对此,麻袋研究院研究员苏筱芮表示,零售与对公的平衡,一直以来是银行战略发展中的热点话题。
近几年“零售转型”的口号越喊越响,但银行应当认识到,零售也好对公也好,无论决定优先发力于何种战略,银行都应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加强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业务占比不是目标,资产质量才是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展望今年下半年,业内普遍认为银行零售资产质量仍会承压,但信用卡资产质量有望改善。
招商银行首席风险官朱江涛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零售资产质量的过程指标将继续处于下行通道。
其中,招商银行对信用卡贷款不良资产生成率的判断仍是6月是最高点,在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作用下,8月还将迎来次高点。
总体来看,信用卡贷款的不良生成后续还会维持相对高位,但最高点已经过去了。
王红英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能够支撑商业银行零售金融风险的。
在疫情期间,出于一些政策性的约束和风险的考虑,银行贷款资源向优质客户倾斜。
但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客户信用数据的好转,银行贷款门槛将逐步放宽,未来信用卡在发卡、授信方面也会针对质量较好的客户提供一些技术性的放宽。
线上突围战打响
疫情重创了零售业务的线下展业模式,银行业零售战局正转向线上突围,多家银行正致力于改善手机银行App同质化问题和提高线上贷款发放效率。
在近期一场零售金融研讨会上,中国民生银行重庆分行网络金融部中心经理龚昌娣介绍到,在线上金融方面,大部分银行的App需要绑定银行卡,而民生银行通过手机注册即可登录手机银行的方式达到获客或抵客的目的。
广发银行重庆分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颜静则表示,该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通过把客户自主填写的相关信息接入银行系统,进行大数据的审查、审批,审批时间由以前的5天缩短到最快30秒完成。
信用卡线上发卡方面也出现新进展。
8月31日,中国银联发布首款数字银行卡——银联无界卡(以下简称“无界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两类,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部分区域性银行及互联网银行如微众银行等加入了首批试点。
娄飞鹏表示,经此一“疫”,预计银行业在坚持零售转型战略的同时,会更积极做好线上数字化转型,即产品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架构等都要围绕数字化发展需求全面转型。
但银行零售贷款业务线上化在实际操作层面仍然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
苏筱芮指出,尽管目前刷脸认证等技术在国内已发展了一段时间,也拥有了不少成熟的运用场景,但还没到让监管觉得可以安全开放的地步。
谈及银行线上化转型过程中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娄飞鹏表示,零售金融的质量管理更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客户画像,将合适的金融产品营销给合适的客户。
王红英也表示,未来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客户信用画像,将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一个非常重要的信用支撑基础。
他指出,展业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一直是商业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的重中之重。
在银保监会推动下,银行针对零售客户形成了由本银行信用数据、银行间互通数据、以及一些社会行为数据共同构建的全方位的信用评价体系,这一体系是支撑银行零售业务线上展业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