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4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具体举措及责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人民银行制订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疫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简讯盘点
@央视财经【孙国峰: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没有时间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所以,目前数字人民币还是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的阶段,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工作,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没有时间表。
@财联社【建行测试数字货币钱包】建行手机银行App近日上线数字货币个人钱包,该App增加了“数字钱包充值”以及“数字货币”两个子菜单。
用户可以绑定银行卡直接开通,但该功能仅在部分地区测试。
建行副行长纪志宏在8月31日召开的建行2020年中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网传建行手机APP上线数字人民币钱包一事,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大众证券报【数字货币将重塑支付产业链 构建内外循环新蓝图】国海证券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国未来内外双循环模式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数字货币将有力促进国内数字经济发展,为经济运行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将重塑国际结算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工具。
数字货币的推出将重塑支付产业链,主要涉及发行、投放、流通三个环节,加密、银行IT、支付应用领域的相关公司将受益。
研究分析摘要
(摘自华西证券)
货币定位:数字货币(DCEP)是M0的部分替代
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所述,DCEP是由央行主导,在保持实物现金发行的同时发行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即M0的一部分由数字货币构成。
参考M0(纸币&硬币),DCEP必然具有三个属性:本质是央行对货币持有者的负债,指居民或企业,因此具有国家主权信用背书,即无限法偿性;可以不需要账户就实现价值转移,也即本身具有“价值特征”;不计付利息。
运行体系:“央行—商行”的二元运行体系
根据穆长春所长公开发言:DCEP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即: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及其他分发机构,再由分发机构兑换给公众。
分发机构来看,商业银行是当仁不让的主体,除此以外银联等商业机构也都在其中。
七大应用方向,重点关注C端小额零售场景
基于M0定位、二元运行体系,我们将DCEP的C端小额零售高频应用场景进行拓展至七大应用方向。
央行-银行层面(宏观)来看,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方向,分别为:中央监管场景、宏观调控场景、人民币国际化场景;银行-公众层面(微观)来看,主要有四大应用(场景)方向,分别为:C端场景(M0基准场景)、B端场景、G端场景、跨境支付场景。
七大应用方向中,首先仍应当重点关注C端小额高频零售场景。
不仅因为其是M0的基准应用场景,更因为其与公众侧(个人、中小企业等)具有广泛且密切的关联,将推动支付生态的大变革。
这一场景处于二元运行结构的下层,即在商业银行在央行取得开户后(并缴纳100%全额准备金),公众通过商业银行及分发机构来开立数字钱包,取得数字货币,继而用于零售交易。
将迎来两大变革
变革一:改写支付格局,银行重回主导地位。
变革二:夯实货币流通根基,重塑软硬件技术设施。
完善的货币基础设施是DCEP生态铺开的基础,POS和ATM将是公众侧确定性改造领域,同时数字货币硬件钱包也值得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