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阿毛
有客户想借壳,过去聊聊,问我个问题,为什么借壳企业这么少?
? 我说确实少,在这个年代还想借壳的企业,大体上分两类,一是有IPO恐惧症,认为自己不行,其实可能还行;另外就是低估了借壳的难度,认为自己搞个壳装进去就能上市,就是钱能解决问题。
当然,确实客观上有些企业不适合IPO而适合借壳,类似企业有但不多,有些是基于企业的客观条件,有些是基于客户的主观诉求。
借壳每年凤毛麟角,差不多都是个位数,但每年想上市的企业多如毛牛,同样希望被借壳实现浴火重生的上市公司,更是如过江之鲫。
但真正能牵手成功并走到最后的,少之又少。
? 我说,一个企业想借壳成功,必须要被砍五刀,能够经过这五刀还能幸存的,才有可能修成正果。
多数企业是没法下刀的,有些可能就被砍死了!
01
第一刀就是IPO的硬性门槛条件,比如存续三年并且连续三年盈利(创业板要求两年),最近三年实际控制人不变,所处行业没有明确禁止上市等,财务数据真实内控符合要求,不能有重大违法违规等等。
总之,照首发管理办法的上市要求逐一核对清楚才行。
02
第二刀就是放弃IPO而接受稀释成本,其实这条潜台词就是IPO确实有难度,因为IPO不用触及交易且没有股权的无对价稀释,从这个角度而言IPO的成本是比较低的。
那企业选择借壳可能是IPO有难度而借壳稍微好些,即我们说的IPO是50分、借壳是60分。
当然也有个别企业是想快点,上市时间节点比较重要,没准晚上市企业就死了,所以成本也就不在考虑的范围内了。
其实说白了,借壳通常都是相对最优选择。
所以,在借壳操作中,最不好回答的问题就是为啥不走IPO,就好比农村娶媳妇找了个丑寡妇,问为啥不选个黄花大美女?
03
第三刀是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因为借壳要取得控股权,注入资产要比上市公司的市值要大。
所谓都是大资产小壳,否则就无法取得控制权,那就不是借壳而是出售了。
另外,规模小即是获得控制权,股权比例的稀释太大成本太高,从成本收益角度不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
04
第四刀是交易利益平衡,就是说借壳各方都要有利可图,包括借壳企业、上市公司大小股东等应该都是受益者,那个吃亏都不行。
原有股东利益不安排好为啥要让你借壳,新股东代价太大也不干,散户要是股价不涨也会投反对票的。
借壳是并购交易所以共赢和利益平衡是必须的,好在中国股价足够高,借壳形成的市值放大效果挺明显的,借壳证券化估值放大效应是交易共赢的基础。
05
第五刀是监管批准,借壳不仅是个交易也是行政许可(创业板已经注册制除外,但也需要交易所同意),就是说你们谈得很热闹没用,还得监管能批准。
监管批准需要考虑合规性、估值合理性、中小股东利益是否得到保护及后续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等。
在这个维度下,监管有点像“民政局+婆婆”,负责颁发婚姻合法证明,同时也会关注婚姻后续能否过得好,能否延续香火对整个社会负责等。
简而言之,既要合法又能共创美好未来!
借壳企业就像个萝卜,需要放在案板上被切这五刀,多数的萝卜基本上都粉身碎骨了,连渣都没剩下。
当然,投行作为拿刀的厨师也很重要,既要敢切也要会切。
所以呢,每单借壳披露乃至审批,市场都在欢腾中关注和观望,其实对于参与者而言,也是个艰难的选择,把脸放地上一路摩擦,还要微笑前行......
?
(来源:投行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