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季末,又到了银行揽储高峰期,不过目前为止银行表现较为淡定,定期存款利率并未出现普遍性的上调现象,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之类的高成本存款利率则在持续小幅下降过程中。
虽然表面上看定期存款利率较为稳定,但是部分银行资金吃紧,近期存款送礼活动又开始兴起。
根据《证券日报》调查的北京市各银行网点情况,股份制银行的吸储积极性更高,某股份制银行规定,在9月底之前购买指定产品,只要资产规模达到一定要求,就可以获得少则百元、多则近万元的微信支付券,最高为8888元。
股份制银行的网点定期存款利率普遍较低,甚至低于国有银行,但是其高成本存款的占比较高,且各种特色存款、创新型存款及私底下的送礼活动都比较多,所以实际揽储成本要明显高于国有银行。
国有银行在网点布局上占据优势,更加注重普通整存整取客户,定期存款利率偏高,甚至与城商行平均利率水平相当。
近期北京市某国有银行上调了定期存款利率,从他行卡转入1万元即可享受上浮1.4倍的存款产品;另外到到柜台购买保本理财产品,还可获赠一份礼品。
银行可以上调存款利率,但是存款送礼活动却涉嫌违规,今年春节期间,临海农商银行开展了“存款送猪肉”活动引起储户,一天送出上千份,但是此后却收到银保监会处罚,对其罚款25万元。
一般来说,存款送礼多发生在地方性小银行,且多在节假日前后、季末、年初等揽储高峰时期,一方面是为了打破存款利率上浮限制,一方面是以此为噱头吸引储户。
不管是存款利率上调还是存款送礼都显示出银行的揽储积极性,今年银行间揽储竞争加剧,存款成本依然较高,银行业净息差水平持续收窄。
— 1 —
净息差全线收窄
银行存款规模普遍大幅增长
从各大银行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报来看,2020年上半年银行净息差水平相较于2019年末普遍下降,在上市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除了华夏银行净息差上升11BP,民生银行净息差持平,其他银行均收窄。
可以看出,上半年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净息差下降较多。
再来看看各银行的存款成本率,在14家银行中,上半年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存款成本率较2019年上升,其它8家银行存款成本率下降,其中中信银行、中国银行降幅相对较大。
在14家银行中,有12家净息差下降,有6家存款成本率上升,且整体来看其他银行存款成本率降幅并不大,说明在上半年银行贷款利率大幅下调的同时,银行并未同步下调存款利率,部分银行为了扩大存款规模,揽储成本反而在上升。
上半年各大银行存款规模大幅增长,大部分银行存款规模相较于2019年末增幅都在8%以上,其中光大银行增幅最大,为21.68%,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增幅均在10%以上。
平安银行存款规模增幅为2%,在14家银行中垫底。
2019年全年,国有银行存款规模增幅平均只有6.79%,股份制银行平均增幅则在14%左右,从全年来看,预计2020年大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存款规模增幅将超过2019年。
— 2 —
揽储竞争愈加激烈
各类银行均借助互联网渠道吸储
由于存款利率偏低、存款渠道多样化、老百姓理财意识更强,很多银行都面临存款流失的问题,未来银行间揽储竞争将愈加激烈。
过去两年,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出现了多家银行的存款产品,最初是民营银行,后来城商行和农商行也纷纷加入,今年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也开始通过互联网平台代销存款产品,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等,代销平台包括支付宝、京东金融、度小满理财等,微信也即将上线银行存款产品,单是京东金融平台的合作银行数量就多达70家左右。
过去很多互联网存款都是创新型产品,具有期限短、利率高的特点,但涉嫌违规,近两年监管层也多次出手进行约束,今年大部分创新型存款下架,目前在售的大部分都是普通整存整取存款,这种情况下各家银行比拼的主要就是利率高低。
地方性银行倾向于推出高利率的3年、5年期存款来吸引储户,尤其是5年期利率不存在上浮限制,多家银行利率都可以达到4.5%以上;而全国性银行则存在控成本方面的考虑,中短期存款占比更高,在互联网平台上缺乏竞争优势,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平台年轻用户偏多,不太看重银行的背景和规模,利率是其主要考虑因素。
(来源:零售金融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