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板块开始估值修复
宏观经济持续修复,生产意愿增强、消费需求回升,信贷投放可观。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利好资产端收益率表现以及息差企稳。
当前板块0.74XPB,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已充分反映让利影响。
市场向业绩驱动转变,经济复苏环境下顺周期品种银行板块受到市场关注。
综合考虑基本面修复+低估值+资金关注,建议关注银行板块修复行情。
1、2020年年10月14日,央行公布了2020年年9月金融数据9月单月新增社融规模3.48万亿元,同比多增0.97万亿元,超越市场预期。
政府债连续两个月新增破万亿,是9月社融同比高增的主要驱动因素。
同时,人民币贷款规模高增,经济复苏、消费和企业融资需求扩大成为贷款持续增长动力。
金融机构层面,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0万亿元,同比多增0.21万亿元,环比多增0.62万亿元。
居民部门贷款持续增长,消费需求改善,利好银行零售贷款投放。
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同比回落,中长期贷款表现靓丽,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表明企业生产活跃,经济持续修复。
四季度社融增速预计回落,信贷投放仍将可观。
当前新增社融规模累计值已接近全年目标(30万亿),10月底地方债发行完毕,支撑社融高增动力减弱,增速预计回落。
考虑经济持续修复,企业生产意愿增强,居民消费需求回升,信贷有望保持有力投放。
2、2020年年10月1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此次MLF操作规模为5000亿元,期限1年,中标利率为2.95%。
这是继央行8月和9月MLF净投放1500亿元和4000亿元后的第三次超额续作,旨在维持银行系统流动性,有效满足金融机构需求。
中标利率不变,贷款利率保持稳定,息差逐渐企稳。
3、2020年10月16日,央行就《商业银行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修改建议稿》包括:完善商业银行类别,扩大立法调整范围;建立分类准入和差异化监管机制;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强化资本与风险管理;完善业务经营规则,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规范客户权益保护;健全风险处置与市场退出机制;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本次修改明确村镇银行法律地位,限制区域性银行经营范围,要求其未经批准不得跨区域经营。
分业仍是重点,但对混业预留空间(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优质头部银行或可通过子公司参与证券业务。
差异化监管理念推进,利好经营质效优异银行机构竞争力提升以及获取更高估值溢价。
本次修改顺应我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引导银行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规范行业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银行基本面选择:从分部经营状况看区域个股机会
信用扩张:继续偏好长、珠三角及中部。
区域信用分化从上市银行口径数据再度得到验证,长、珠三角及中部地区表现较优。
1)资产扩张方面,8家全国性大中型银行上半年区域分部资产较年初增长排名靠前的分别
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中部,2019年上述三个地区资产扩张亦处于领先。
2)贷款投放方面,与资产扩张增速情况一致,9家全国性大中型银行上半年在珠三角、长三角及中部地区信贷较年初增幅领先,基本延续了2019年信贷投放趋势,仅总行层面业务受疫情冲击较大而有所不同。
3)存量结构方面,长、珠三角及中部也是仅有的贷款占比于2019年、今年上半年持续提升的,西部则相对稳定,东北、环渤海处于持续下降趋势。
经营状况:长、珠三角盈利能力领跑,环渤海超预期。
从8家全国性大中型银行整体地区税前利润看,今年上半年仅有环渤海、珠三角地区实现正增长,其余地区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但进一步把时间轴拉长来看,过去2年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总行的税前利润增幅及稳定性方面均领先其他地区分部,税前ROA来看,过去2年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盈利水平要明显领先其他地区。
具体细看盈利驱动因子。
(1)长、珠三角在收入端的表现相较于其他地区并无明显优势,不论是增速水平,亦或是通过构建利息净收入/平均总资产指标反馈,中、西部反而相对更好。
(2)长、珠三角核心优势体现在成本端控制,一方面,业务及管理费用集约体现了经营高效、以及收入多元化优势;另一方面,远优于其他地区的风控使得减值损失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
贷款不良率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各地区资产质量状况。
1)从绝对水平看,长、珠三角以及西部地区贷款不良率优于总体水平,东北、环渤海地区贷款不良率则明显偏高;2)从边际变化看,上半年总体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5bp情况下还维持向好趋势的仅有珠三角和西部地区,此外东北地区贷款不良率较年初呈现高位回落,中部地区和总行贷款不良则体现了较为明显的边际上行压力。
当前,要重视经济修复、社融向好下银行板块盈利与估值底部共振修复的机会。
个股推荐的两条逻辑:
1)区域信用环境、经营状况持续分化之下,区域龙头仍有望长期获得超额收益。
2)银行经营环境向好下,基本面稳健、低估值品种具备相对更好的弹性。
可以关注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光大银行。
更多深度分析,请搜索 钻石研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