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最困难的2020年终于过去,交通银行(下称“交行”)也在日前发布了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782.74亿元,同比增长1.28%,子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成为集团重要的利润增长;资产总额达人民币1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0%;不良贷款率1.67%,加大核销力度,资产质量在疫情之年仍平稳可控。
2021年,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复苏阶段,去年四季度GDP上升到 6.5%已略有超过正常水平,毕竟 2019 年第四季度 GDP 增速仅为 6%。
结合低基数和季度环比变化,2021 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同比可能会达 15%。
这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复苏周期,企业盈利也会随经济增长快速上升,银行业拐点已至。
交行将紧跟长三角经济金融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将资源集中投入到重点领域中去,在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以及核心重点区域“4+1”重点领域实现市场领先。
报告期内,交行集团净利息收益率1.57%,同比仅下降1个基点。
但值得一提的是,息差对银行的营收的重要性相当高,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0年9月末,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收的比例高达78%,因此对息差锱铢必较,力保息差也继续成为2021年的关键词。
交行副行长郭莽表示,2020年末交行定期结构性存款时点余额7,048亿元,结构性存款平均成本率比年初下降了33个点,目前是3.63%。
从全年息差展望来看,从目前来看,除非是内、外环境有大变化,否则2021年净息差预计基本稳定。
下一阶段,交行将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入手,力保息差。
资产端,交行将提升收益率较高的零售贷款占比,实现整个贷款增量占比超50%; 做好存量对公贷款到期管理和移位再贷工作,提升资产整体收益水平;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择期置换部分低收益存量债权,适度增大信用债力度。
负债端,交行会加快源头客户的拓展,并提升金融场景的建设能力,提高客户活跃度,从而促进低成本存款的自然存储;关键还在于加强高成本存款的管控,今年交行在结构性存款在上一年压降15%的基础上继续压降,大额存单增量不超过700亿元,在定价上确保新发生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利率均不超过同业平均水平。
受疫情以及严格准确反映资产质量策略的影响,去年全年交行不良贷款增加较多。
截至202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976.98亿元,较年初增加196.55亿元,不良贷款率1.67%,比年初上升0.20个百分点。
但随着存量风险加速出清加之疫情冲击减弱,资产质量逐步企稳,从去年9月份以来,不良率上升势头得到遏制。
在风险管控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严格落实监管分类管理要求。
2020年内已将逾期60天以上的公司类贷款全部纳入不良,逾期90天以上的全口径贷款全部纳入不良。
2020年全部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进一步改善至92.33%,较年初下降23.66个百分点;2020年度,全集团共处置不良贷款8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96亿元。
从过去三年看,2018年至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约2134亿元,超过之前6年总和;累计核销约1460亿元,超过之前13年总和。
虽然疫情影响还未完全消退,加上风险分类新规颁布进程可能加快等因素影响,预计未来资产质量管控的压力仍然较大。
但交行资产质量趋势性向好的态势将得到延续。
2020年,非银子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2.03亿元,同比增长47.51%,占集团净利润比例10.48%,同比上升3.28个百分点,多家子公司经营发展处于行业前列。
例如,交银国际2020年实现总收入21.95亿港元,净利润8.51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9.8%及70.0%;每股盈利0.31港元,同比增长72.2%;股东权益回报率(ROE)12.19%,比上年提高4.37个百分点。
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6港元,派息比率高达52%,整体派息金额按年升78%。
同时,以交银科创系列股权投资基金为引领,投资地域聚焦长三角和大湾区,投资行业聚焦数字智能和医疗健康。
截至目前,已在上海、南京、深圳等地设立6只科创系列基金,完成投资项目16个,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其中4家近期准备于科创板上市。
刚成立不到两年的理财子公司也羽翼渐丰,从转型过渡期迈向了成长期。
交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1.1万亿元(含新老产品),较上年末增长16.37%。
其中,新产品余额5337.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4.37%。
目前,中国的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了1万美元,因此理财需求也将不断释放,银行理财将与公募基金齐飞,资产管理市场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最近,交行已出台了“长三角龙头银行建设”行动方案。
方案的目标是长三角区域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利润贡献度明显提升。
在这一基础上,交行也会将资源集中投入到重点领域中去,在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以及核心重点区域(包括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和G60 科创走廊等)“4+1”重点领域实现市场领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交行数字化转型明显提速。
交行设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提高金融科技顶层设计和一体化管理水平;2020年8月25日,交银金科子公司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注册成立;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57.24亿元,同比增长13.45%(近两年金融科技资金投入年均增速达18%),占营业收入的2.85%,较上年提升0.28个百分点。
加快建设数字化新交行也是未来一阶段的目标。
交行将按照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3%,持续加大投入强度。
从实际的转型成果来看,交行的数字化应用和服务能力的确得到了提升。
例如,交行对接上海市“两张网”,推出“便民利民惠民”品牌“交银e办事”,其中“惠民就医”实现同类产品从无到有的突破,覆盖上海400余家公立医疗机构,60秒完成全线上申请流程,上海地区签约客户市场占比超85%。
下一步,依托上海的成功经验,向长三角及全国推广;依托大数据推出的全线上个人消费信贷产品——“惠民贷”2020年新发放贷款827.7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04倍,累计申请客户515万户。
同时,交行更是用数字化思维重塑普惠金融业务流程,打造“精准化营销、标准化产品、数字化风控、集中化运营”的业务模式。
截至2020年末,普惠线上产品贷款余额955.6亿元,较年初增加752.84亿元,在普惠贷款净增中占比78%;授信户数8.11万户,较年初增加5.76万户。
交行行长刘珺表示,2020年,交行升级完善了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制定交行绿色金融政策,明确发展绿色金融是交行的长期战略,支持重大气候项目等绿色信贷业务,加大对绿色债券发行、投资,绿色投行业务、绿色基金及其他绿色金融领域的支持。
2020年末,按照“三色七类”标识,交行符合环境和社会准入要求的绿色类客户数占比99.34%,授信余额占比99.63%。
按照央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口径,绿色贷款余额3629.0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59%,大幅高于贷款整体增幅。
全年,由交行贷款参与支持的绿色信贷项目总计减排标准煤389.2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599.31万吨、水2584.00万吨等。
交行也参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设立,认缴出资75亿元,并成功取得基金董事席位。
同时,交行投资了各类绿色债券,2020年全年一级市场累计参与各类绿色债券合计6.7亿元。
此外,交行还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政府等机构共同签署《联动共建一体化绿色项目库合力助推示范区绿色发展框架合作协议》。
不过,在贷款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银行也需要确保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平稳过渡。
刘珺称,交行会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做好总量、占比管理,通过白名单和限额(领额)管理,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
同时,交行会加快存量风险客户化解处置,主动排摸“僵尸企业”名单和潜在风险客户。
未来,交行将持续加大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力度,碳交易和碳中和债券也是近期各界关注的焦点。
刘珺称:“交行将积极关注碳中和债券发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等带来的市场机遇。
目前已经储备了碳中和债券项目,并计划于4月份参与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