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兴业银行通过实施ESG战略规划,构建ESG管理体系框架、ESG指标体系、ESG评估等措施,努力从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产品创新以及信息披露等维度将ESG管理与日常经营活动相融合。
随着ESG指标体系的完善以及环境与社会信息披露机制与实践经验日益成熟,兴业银行将重点加强ESG量化指标的应用与披露,进一步提升ESG信息披露的精准度。
“近年来,兴业银行尝试将ESG管理体系引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之中,将可持续发展实践推向新阶段。
”上述负责人指出。
在公司治理层面,兴业银行将ESG管理纳入发展战略,ESG理念贯彻到公司治理中,不断提高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对ESG非财务指标在全行经营管理中作用的重视程度,形成更为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与措施。
在业务运营层面,兴业银行从环境和社会因素出发,对全行组织体系、部门及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从风险管理角度,明确环境与社会风险定义,构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全流程,将其与传统金融风险相融合,纳入核心业务流程中进行识别和评估。
随着风险管理与投资决策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金融行业对环境与社会的关注再次升级,在环境(E)与社会(S)因素基础上,加入了对治理(G)的关注与考量。
兴业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兴业银行从多元化披露渠道、披露范围的确定性、披露内容的详实程度等方面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在信息披露渠道方面,兴业银行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建立了多维度、多频率的自主披露体系,包括面向社会全体受众的《年度报告》、《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与不定期更新的兴业银行官网、面向内部与监管部门的半年度《从绿到金》报告、面向专业研究与关注ESG话题人士的“兴业银行赤道阅微”微信公众号等。
披露范围的确定需要在ESG指标体系完整构建的基础上,综合考量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可追踪、可计量等多方面因素;同时,由于指标数据获取往往需要多部门协作,因此高效畅通的沟通可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比如,兴业银行在构建绿色运营指标时,充分考虑总部大楼运营中不同能源种类消费数据,将范围限定为天然气、柴油、汽油以及电力消耗;在确定金融可得性指标范围时,则聚焦于普惠金融以及业务连续性等内容。
披露内容的详实程度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指标内容的诠释。
定量指标可以采用数据展现,其内容详实程度较为清晰并且确定;定性指标主要依赖文字表述,因此内容的完整与详实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兴业银行对产品安全与信息科技方面的披露,多采取定量指标进行披露,相较于信息科技方面专业、晦涩的语言,公众接收信息更为清晰易懂;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等方面,兴业银行基于多年实践经验与数据积累,信息披露的详实程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