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证券研究资料?

2015年12月23日  21:11:19 来源:168炒股学习网  阅读:3412人次
网友提问:有什么证券研究资料?

最近的

专家回答:

【时事焦点】
党委不再包揽一切 中央26字方针领导经济
【开利财经特稿】在年前接连召开的有关重要会议上,中共中央提出了“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的党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定位。《了望新闻周刊》发表文章称,这二十六字方针,将成为中共在新时期领导经济工作的基本依据,其要义在于转变以往党领导一切、包揽一切、事无钜细、一管到底的做法,改由党总揽经济发展全局、把好方向、掌好舵,政府则坚持贯彻党的方针,具体落实。
在最新一期的《了望新闻周刊》中专门在“高层决策背景”和“了望论坛”两个栏目中发表相关内容文章。文章分析,当前内地一些地方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和党政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党委抓经济工作,仍依循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惯性,忙于争投资、跑项目,直接参与经济过程,干预企业微观经济事务,导致职能错位,引起党政部门之间的矛盾。
对此,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认为,经历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的包揽经济阶段、改革开放后的管理经济阶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已进入党领导经济阶段。他指出,中共近期再三强调的二十六字方针,充满了深刻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包含着对正面的推动和对负面的警觉。
而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长李兴山则指出,与以往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相比,二十六字方针体现出五大新特点:强调总体领导而不是具体领导;强调长远的、战略性领导而不是日常性领导;强调法制领导而不是人治领导;强调服务的领导,而不是要求服从的领导;强调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
专家们均认为,党领导经济工作二十六字方针的执行关键是在地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则会体现在今年全国省、市、县、乡党委的换届,推进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著名党建专家、中央党校博导甄小英教授也曾表示,对于常委会改革,学者曾有多个提法。比如有一种方案建议,党委书记全面管,只设一个副书记管党务,其他的全是常委。另一种方案是,设两个副书记,一个分管经济,也就是政府首长,另一个副书记分管党务。至于在今年的党委换届中具体采用何种方案则仍有待观察。
“胡温”率地方齐闯“三农”关
【开利财经特稿】13日下午,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一把手都抛开繁忙的日常工作,纷纷云集北京这些地方主要领导前来北京为的是出席14日举行的,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高级干部研习班。13日他们陆续到中央党校报到。
“胡温”高层向来重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称之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中央第一号红头文件,都是论述三农问题。不过,今年胡温政府在“支农惠农”方面更是加大力度。为甚么呢?
因为农村发展,关乎到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全局,属于胡温政府一个战略性部署,特别是今年“十一五”规划(2006至2010年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开局的第一年,搞好三农工作显得颇为关键。
除了召开的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习班外,上月(1月)25日进行的第28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便特地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便在会上强调,务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三农不解决 社会计时炸弹
中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有可能超过9亿人。有人说,农村稳定,内地社会便稳定,以农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战略夺取政权的共产党人,焉能不知道农村稳定的重要性。
可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广大农村地区并不能同步受惠,贫富悬殊情况愈趋严重,国家发改委最近便不讳言,中国的坚尼系数又创新高,反映内地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三农问题不解决,肯定是中国稳定的“计时炸弹”。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胡温”对促进农村工作岂敢怠慢。胡锦涛在前述的集体学习便告诫出席的政治局委员和中央部委主要官员:“农业和农村发展搞不上去,农民生活得不到显著改善,我们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不能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近日内地新闻媒介关于农村建设的报道,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三农工作是“胡温”政府的重中之重,相信不是虚言。
【开利内参】
国务院背后坐阵 股市“清欠风暴”动真格
【开利财经特稿】“欠债还钱”恐怕是连三岁小孩都懂的道理,可许多被大股东巨额占款的上市公司就是解不开这道题—追讨属于自己的资金为何成了一个“完不成的任务”?去年年末,针对这一股市顽疾的“清欠运动”悄然启动。狗年新春刚过,这次运动演变成了内地证券市场上的一场愈来愈猛烈的“风暴”。
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了一个专题会议,议题正是酝酿已久的“清欠”问题。上证所上市部负责人表示,上证所将采取逐一核对、公开通报等四项举措,“清欠”将成为新一年度上证所的工作重点之一。
实际上,上证所此次重拳出击并非师出无名。2005年11月,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全文发布,其中第十条就明确指出:“对已经侵占的资金,控股股东尤其是国有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务必在2006年底前偿还完毕。”春节前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明确指出,今年要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
从当年的猴王,到近在眼前的科龙,许多曾经辉煌却最终破灭的股市“神话”背后,都有着上市公司被大股东占用大量资金甚至“掏空”的悲剧。一些上市公司则至今仍难逃充当“提款机”的厄运。风险不言而喻。这或许正是管理层痛下决心打击“清欠”的根本原因。
480家公司占用资金
截至2005年6月30日,沪深两市仍有四百八十家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金额累计近四百八十亿元,相当于去年上半年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一半。其中,一百零八家公司占款金额高于一亿元,有六家公司超过了十亿元!
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30日,三九医药被其控股股东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占款高达三十七亿八千六百万元。这家曾名噪一时的“明星”企业,在上市公司占款榜上充当了一次不光彩的“状元”。
去年11月“清欠运动”启动至今,已经有近四十家上市公司相继公布了清欠计划和进展。例如被控股股东郑煤集团占用资金高达五亿六千万元的G郑煤电,就在去年年末推出了“与股改方案结合,以定向回购方式解决大股东占款”的计划,并于当年12月28日实施完毕。
尽管如此,市场人士仍对管理层“限期清欠”的最终结果表示担忧。“主观上,控股股东不愿意将无偿占用的资金如期如数偿还给上市公司;客观上,一些资金窘迫的大股东也确实难以完成『清欠』的目标”。四百八十亿元的“天文数字”,成为这场「清欠风暴」的难题。
不过,“清欠风暴”的来临,以及管理层和上市公司的态度和行动,至少让习惯却不甘于被盘剥利益的中小股东们看到了希望。而且随着法律和制度平台的进一步完善,类似事件将会得到较为彻底的解决和御防。
G股公司再融资政策极有可能在“两会”前后推出
【开利财经特稿】虽然监管层对于“新老划断”和再融资始终保持极为谨慎的态度,但G股公司再融资意愿已十分迫切。从保荐机构获悉,即使证监会没有明确的启动再融资的时间表,而仍有很多G股公司已提前制定了再融资方案,并且已有多家公司的再融资方案上报至证监会。
此前,G泰豪(600590)发布了春节后第一份再融资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增发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A股。
此外,G康美(600518)、G南化(600301)、G渝路桥(600106)、G承钒钛(600357)、G天药(600488)、G福星(000926)也提出再融资需求。在再融资的方式选择上,增发A股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最主要方式,其中G康美拟增发总数不超过4500万A股、G承钒钛拟增发数量不超过22000万A股、G福星科技拟增发数量不超过5300万A股。而据和讯统计,在46家股改试点企业中,有16家表示出有再融资的意向,占总数的34.78%.日前市场上流传了两份《管理办法》草案(指市场流传的《再融资管理办法(新征求意见稿)》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草案)》),并将其误解为新老划断后的IPO和再融资近期即将开闸信号。
一股改试点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承认,公司之所以积极推进股改主要是为了再融资,但是公司迟迟没有推出再融资计划主要是在等待证监会出台新的再融资的管理办法。
而据分析员去年底对今年证券市场重大政策的分析判断,我们仍然认为G股公司再融资政策有可能在两会前后推出。分析员注意到,证监会高层屡次表态支持已股改公司的发展,但是却始终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倒是深交所日前表示要边缘化不股改的公司,这显然让管理层有“失信”的嫌疑。当然,目前市场对于融资和再融资仍然有着极强的反感,这种心理因素又迫使管理层不敢冒然出台政策,反过来因为市场表现影响股改。但是,这一步始终是要走的,于其犹豫不前,不如大胆开闸,在开利分析员看来,无论是监管层还是投资者,都应该对市场的发展持有信心,犹豫不前,市场早晚还是要出事。
传中石化溢价一成购4子公司
【开利财经特稿】有报道指,中石化(386)(沪600028)将于周内公布收购旗下4家A股子公司的方案,收购溢价于10%至20%水平。
消息人士表示,中石化收购旗下4家A股子公司方案很可能于本周后期公布,而收购溢价则在10%至20%之间不等,其中齐鲁石化(沪600002)的收购价格在9.9元(人民币,下同)水平,较停牌前收盘价8.19元溢价20.88%;扬子石化(深000866)收购价约13.2元,较停牌前11.05元溢价19.46%。
由于中原油气(深000956)和胜利油田大明(深000406)停牌前走势强劲,因而业内人士估计,收购溢价将会低于其余两家子公司,约10%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中石化余下5家上市的子公司中,不排除上海石化(338)、仪征化纤(1033)、石家庄炼化等将会是下一批私有化的名单,但有部分人士则认为,是次完成4家子公司的整合后,中石化的余下的资金不多,可能会减慢对其他子公司的收购步伐。
有分析认为,中石化将会按照余下5家子公司的情况来进行整合,包括收购、卖壳,及换股等方式。由于仪征化纤产业属于最下端,受到油价的影响最大,巨额亏损将会使其面临退市的风险,因而应该先进行整合。
【观察】
印中股市上扬 改革仍需进行
【开利财经观察】印度的组合投资者正处在危险的亢奋中。印度孟买交易所主要股指孟买30指数在去年飚升42%后继续攀升,本月首次跨过了10000点大关。中国股市则未能反映中国整体经济的蓬勃增长,并因此声名狼藉,但自2006年年初以来股市也在上扬,上证综指已触及10个月高点。
要是说亚洲这两大新兴经济体是非理性繁荣则有失公允。印度经济一直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尽管印度的现代化进程时断时续,但其经济与外部世界的一体化却日益增强,许多从事信息技术的印度上市公司从中获益最多。2004和2005年,中国股市是亚洲表现最糟糕的市场之一,但看到中国股市终于出现反弹也不是什么意外。
但即使是这些市场出现上扬确有其道理,我们也有理由担心,这些市场的上涨会让经济政策制定者沾沾自喜,印度尤其如此。印度骄人的股市表现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不是印度所需的经济自由化和改革——而且迄今为止印度政府也并未大量实施这些措施,而是全球流动资金潮水般的涌入。在亚洲股票市近期的上涨过程中,寻找更高回报的外国组合投资者起到了不成比例的巨大作用。
孟买30指数上扬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在快速上升,印度政府没有本钱仅因此而自鸣得意。过早满足于这些数字数已经分散了官方的注意力,使之无法关注抑制日益扩大的预算赤字、加速私有化进程、向外国直接投资开放,并促进物质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印度企业一般都得克服政府的阻力才能成功,而不是得益于政府。如果利率急剧上升,经济增长蹒跚不前,那么印度股票对海外短期资本的依赖或许会面临严重风险。
中国的问题不是整体经济管理,而是金融市场管理(这一点印度做得相对较好),再加上对独立私营企业挥之不去的不信任。中国政府几乎没有启动清理其国内证券市场的工作;市场仍被国家控制的企业和经营不善的私营企业所主导,而最好的国有和私营企业则选择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人们不应嫉妒印度和中国股市目前这阳光明媚的时刻。这样的表现可以表明,企业赢利正在得到改善,经济管理也开始健全。但这种表现不应替代政策,也不应成为阻碍必需的改革的借口。
QFII正逐步把资金从中国债市转向股市
【开利财经观察】种种迹象表明,QFII对国内A股市场正在形成一个良好的预期,QFII集中投资A股也将形成一个新的态势。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了解到,有关数据显示,当前QFII正在逐步把资金从中国债市转向股市 。
从中登公司深圳分公司有关数据中发现,债券托管总额前50名的主要参与人中,QFII去年12月底的债券持仓市值只有8.75亿元,环比减少18.3%。
“由于去年12月交易所债券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在这样的前提下QFII债券持仓市值出现下降,唯一的原因就是QFII在抛空债券。”深交所国际部有关人士表示。
数据还显示,去年12月底,QFIIA股持仓市值与封闭式基金持仓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扬。在中登公司深圳分公司基金托管总额前50名的主要参与人中,去年12月底QFII基金账户的持仓市值达到16.71亿元,环比增加15.72%。
由于QFII资金更多地投入沪市A股市场,因此在中登公司深圳分公司公布的A股托管总额前50名主要参与人中,只有花旗银行QFII结算账户能够公布持仓市值。数据显示,该账户去年12月底持有深市A股市值达22.35亿元,环比增长10.64%。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虽然沪市此次没有公布QFII持仓数据,但去年12月QFII对于沪市A股的增仓量更为迅猛。
QFII流入股票市场的资金明显增加,其投资运作资金的近一半都投入到了股票市场, QFII入场资金已由年初的40亿元左右增加至71亿元,净增加31亿元,尤其对单个股票持股量增幅很大。
另据最近的一些统计数据,QFII进入十大流通股东行列的大盘股有26家,中盘股有12家,小盘股有14家。
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除投资A股外, QFII积极投资基金和可转债。
QFII对封闭式基金进行了大幅加仓,QFII选择的封闭式基金多数都是小盘基金或者快到期基金,其中大部分基金的折价率超过了25%,投资价值已经显现。
QFII持有的可转债占转债市场流通额的6%,仅次于基金和发债公司大股东,成为转债市场第三大投资机构。其中,瑞士银行、花旗银行都是可转债的大买主。
“QFII投资基金和可转债,实际上也是在间接投资A股,也证明了他们对A股市场的信心。”摩根士丹利北京服务公司分析师石英山表示。
QFII认为管理层已经掌控股改大局
【开利财经观察】QFII对当前A股市场的研究已深,去年当A股市场走势尚不明朗的时候,QFII把大量的资金投资在债券和货币市场上,获得不菲收益。当改革和市场明朗后,QFII又趁市场犹豫不决时走向A股市场。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高盛、瑞银等最近的一些投资分析报告在有关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QFII急于将资金投入资本市场有几方面的考虑。他们都认为,从近期看,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股改的最后完成已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所以,股改顺利完成的预期,有利于形成股市一个难得的投资机遇。
另外,据QFII的估测,2006年中央政府对发展资本市场的力度不会弱化,将进一步放宽银行和保险资金入市的条件,国内A股市场将在资金供应上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财经动态】
外国战略投资A股股票将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开利财经消息】1月5日,商务部、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境外战略投资者可分期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此办法于1月31日起已经可以开始施行。
2月14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发《关于外国战略投资者开立A股证券账户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外国投资者以及我国港澳台投资者(以下简称“投资者”)对上市 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取得A股股份,办理A股证券账户(以下简称“证券账户”)开立及股份登记等事项做出了规定。在分析员看来,随着通知的出台,外国战略投资A股股票将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据悉,结算公司会根据相关规定对投资者持有的A股股份进行限售处理。外国相关投资者持有A股股份限售期满,由投资者通过上市公司提交股份解除限售申请,经证券交易所核查后,结算公司会根据证券交易所的确认文件办理A股股份解除限售手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所指投资者不包括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申请开立证券账户等事项按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相关规定办理。
天津泰达将入主湘财荷银
【开利财经消息】湘财证券终于在漫漫冬日中为其持有的67%湘财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湘财荷银基金”)的股权找到了新买主。新买主不是此前市场传闻中的兴业银行,而是天津泰达。
消息人士透露,天津泰达原计划委派旗下的北方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方信托”)接手湘财荷银基金的股权,但是由于北方信托的资格问题而暂时未能得到审批机构的认可。北方信托刚刚经历了部分高层被“双规”的动荡。
此前,湘财证券持有湘财荷银基金67%的股权。在近年来的熊市中,湘财证券也遭遇到了危机,迫不得已开始出售其持有的包括华欧证券、湘财荷银基金在内的金融机构的股份。
湘财荷银基金原名湘财合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是实行“好人举手”制度以来,第一批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筹建的基金管理公司。2003年,荷兰银行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原有股东股权的方式参股,使湘财合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家通过存量股权转让方式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并更名为湘财荷银基金。2005年2月,荷兰银行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股权转让给荷银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后者目前持有湘财荷银基金余下的33%股份。
在湘财证券转让湘财荷银基金股权之初,市场猜测外资股东会选择在此时将持股比例由33%提高至49%的上限。荷银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的中国区总裁章嘉玉也曾表示,外资股东方面一直有增持的想法。章嘉玉同时还担任湘财荷银基金的董事长一职。但是据了解,外资提高持股比例与此次湘财证券转让基金公司股权可能并非同步进行。
天津泰达接手湘财荷银基金股权可能和天津泰达的金融资本和实业资本高度融合的战略有关。目前,在天津泰达旗下,银行、信托、寿险、财险等金融机构已经基本到位,同时还拥有多家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新手入门推荐
168炒股学习网
一家专注为中小股民提供炒股入门知识的网站!
我们相信客户至上,并真诚为您服务!祝您投资愉快!
商务合作微信QQ:765565686,联系人:陈经理
版权所有:168chaogu.com,粤ICP备140986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