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年后,陈启沅被尊为南粤先贤。
144年前,陈启沅创办“继昌隆”。
那一年,你们的大侠“佛山黄飞鸿”25岁,跟电影里一样,是个耀眼的“明星”,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但拳脚功夫了得的黄飞鸿也从来没有自傲到藐视洋枪洋炮,反而是当时武林中少有的能“睁眼看世界”的人物。
而我要讲的这个佛山南海人或许没有“黄飞鸿”那样有名,但同样处于变革时代,商人陈启沅像黄飞鸿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围观全球化”。
如大多数沿海居民一样,生活在19世纪的陈启沅的“全球化之旅”是从被动开始的:
如果仅限于此,陈启沅也不过是有钱的华侨而已。可是南海人先天的“与时代共舞,与大海起落”的奋斗者基因在骨子里起了作用,以一己之力,陈启沅将工业革命带回了南海。
1872年,陈启沅在南海创办继昌隆,2年后开始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家华侨经营的机器缫丝厂。这种感觉,就像《三体》中叶文洁第一次进行Ⅱ型文明能级的发射,一种不可言说的激动。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全部远销欧美,尤以美国居多,这在当时以瓷器、茶叶为主的外贸出口中显然并不多见。
金庸给“侠”的一个定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广东十虎”之一黄麒英之子黄飞鸿一生都在践行这八个字,锄强扶弱、行侠仗义。陈启沅同样不满足于一己之富,继昌隆除就地收购鲜茧外,还到东莞、顺德、香山等县收购,并就地焙干运回。继昌隆的创办就像一下子扭开了19世纪佛山南海工业化大门的钥匙,随之带起茧市的繁荣,附近的官山墟出现多处茧市。
一生二,二生三。珠三角地区新式缫丝工业拉开了历史的帘幕。1881年当地的近代工业化丝厂增至11家,有丝釜2400位,雇工四五千人,年产丝近千担。至19世纪80年代后期,丝釜总数约达2.5万位,超过上海、日本同期的发展速度。在那个年代里,陈启沅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他用个人的脚步与眼界跨进南海的全球化浪潮中。
一百多年来的变革如海浪般潮起潮伏,但前进的方向没有变。一个半世纪前陈启沅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在东南亚与欧美间完成全球化生产与销售,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南海的缩影。事实上,百多年来的南海人,沿着陈启沅们开拓出来的工业化、全球化之路,逐渐成为珠三角乃至中国的制造业高地、经济总量高地。
2015年,南海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市辖百强区第二名,GDP为2226.97亿元,这意味着,南海的经济总量足以和内地的一个地级市较劲。诚如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所言,“纵观历史,每一次时代变革,南海都敢于勇立潮头,不断谱写传奇。”
站在时代的风口,南海又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当长期领跑的南海对标长三角昆山、江阴等地时,惊讶地发现,这些曾经的小伙伴依托上海这座大城市,对接国际高新技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产业布局优化、产业形态先进,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方面潜力巨大、增长强劲,甚至已经一度赶超南海。如何续写南海模式的传奇,成为新一代南海人共同面临的考验。
地处广佛都市圈核心区的南海,紧邻深圳、广州、香港等这些全球重要的科技中心,这不正是对接国际高端创新要素的最佳途径吗?
“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以‘一带一路’引领佛山通达世界。”借势“一带一路”的国家级战略机遇,南海区发出了新的“全球化宣言”——花五年时间建设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这也是继提出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后,南海操盘全球化战略的又一大手笔。
在跨过了以商品贸易、生产投资为标志的第一波、第二波全球化浪潮后,全球化正在走向信息与知识的一体化,南海又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打造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
在“互联网+”时代,南海区以“全球配置”资源为指导思想,将制造从前端、从工业设计向知识产权、品牌营销转型,再到与后端的展览、金融和商贸等结合在一起,“跨界”二字,是线上线下的跨界,是金融科技产业的跨界,是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跨界,唯有如此,才能迸发出南海制造新的竞争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新定位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市场是最敏锐的,企业家是最先感知并实践的。当地企业中盈集团已与美国生活在线等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也与波兰、阿联酋方面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为打造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充分链接海外资源;蒙娜丽莎集团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积极推进技术及机器人转型升级;借助“互联网+”,原来做建筑型材的坚美铝材正在致力于门窗系统解决方案建设……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规划和践行他们的全球创新计划,而这,正是包括陈启沅在内的南海人一百多年来一直努力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