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信用卡】网友提问:
中银信用卡首发仪式现场记者问答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下面我们将开始记者问答,参加今天答记者问的中国中国银行卡侯平副总经理,助理总经理刘喜红、温巩,以及我本人刘军。下面我们请记者朋友提问。 提问:我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知道银行卡作为银行的一项中间业务,由于其较大利润越来越受到各大商业银行关注,中国银行作为发卡最大的银行,在发卡上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第二是去年以来韩国信用卡危机受各界关注,中国银行从这里吸取到什么样的教训? 主持人侯平:可能刚才的记者朋友谈到说银行卡作为中间业务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但是也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管理问题。信用卡业务今后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和过去以支付消费理念所发展的准贷记卡或者是借记卡不同,真正的信用卡有很高的利润在里面,相当于银行资产的业务。
卡友回复: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下面我们将开始记者问答,参加今天答记的有中国银行总行侯平副总经理;温巩,以及我本人刘军,下面由记者提问问题。
记者 : 听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不知道银行卡作为银行的一项中间业务,由于其较大的利润越来越受到各大银行的关注,中国银行是国内最大银行卡发卡的之一,去年以来韩国的信用卡危机备受大家的关注,中行在这里吸取到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侯平 : 可能刚才记者朋友在谈到银行卡中间业务有很大利润机构的成长空间,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管理问题,特别是信用卡业务今后有一个很大成长的利润空间,它和我们过去传统以支付消费这种理念所发展的准贷记卡或者借记卡不同,真正的信用卡会有很高利息收益里面,相当于银行资产的业务。所以在这里面银行在经营资产业务的时候,确实不单是服务要进一步提高,而且风险管理能力是要进一步加强,确实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很深的一种感受。也有一些朋友们问,为什么这么迟没有推出信用卡的产品,我在言辞里面有一种叫做后继勃发,实际上我们对新的业务在风险管理方面能够做得准备更充足一点,比如在我们新的体系和新的系统里面,我们增加了很多风险管理的科技含量在里面。比如我们有信用的平分系统,我们有欺诈的侦测系统,我们也追收系统,还有我们的数据库来分析这些行为。这些方面都通过一个技术的手段来去总结我们在经营业务这方面的经验,把它变成一个技术手段来提高我们一个风险控制能力,确实在管理这方面也确实有很多的感想,过去我们管理主要是对一种内部的作业风险的一种管理,比如说过去我们也曾经在信用卡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内部道德风险,但现在我们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更加会侧重于整个经营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整体的管理。
第一点,您提到韩国的经验,韩国确实是在亚洲市场,乃至于世界市场的信用卡市场里面发展很快的市场,在这方面他们有他们成功的经验,但确实在近一两年之内,我们也发现在韩国的市场里面出现了很多信用的问题,特别是在经营信用卡方面他们坏帐率在近两年发生很高的问题。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借鉴的对于中国的发展信用卡,可以借鉴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整个信用制度怎么样进一步完善,比如说社会的信用制度我们征询制度怎么进一步完善,实际上韩国有一个负面的资料库,但我看到它就没有一个正面的资料库。一个持卡人可能会在银行,可能同时拿了10家银行的卡,但是银行之间没有互通信息,这样变成一个额度的失控,去年香港已经推出了一个正面资料库,就是你一个人申请几张卡,在正面资料库里面会有所控制,这是中国信用制度的一个不断完善,我想韩国政府在推进整体的信用卡发展的时候,应该同时完善整个社会的信用制度。
第二点,我觉得是信用模型的问题,前年我和韩国最大的信用卡组织,曾经有一个讨论,他们当时也想进入到中国市场再谈一些可行性,当然谈的时候韩国信用卡业务的模型和一般国际的发展有所区别。在韩国整个信用卡业务里面,他们大量的使用现金,就是持卡人可以大量的提现,这样提现的时候就可以在甲银行提现来还乙银行的钱,在乙银行提现用丙银行还。所以就变成了整个信誉的失控,在里面的循环。这时候就出现了很大的信誉失控,我自己认为韩国的经验就是这两点。所以我们在发展信用卡业务的时候,我们会对这种提现的交易做已给多的控制,我们的监控系统看他的提现是不是在相对的范围之内。谢谢!
记者 : 我是中国金融时报的记者,我提两个问题,此前中国银行发行信用卡是长城卡,从今天开始发行的是中银信用卡,为什么要改名?是不是意味着长城信用卡不再发行。
第二个问题是,刚才主持人在介绍中,不经意间给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我们第一次听说了中国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请问这家公司与中国银行是什么样的关系,有没有引进外资机构的计划。谢谢!
侯平 : 其实您提到很好的问题,就是中银信用卡和中国长城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实际上我们今天发布会筹备了很长时间,在这个发布会之前我们做了很多的思考,也做了很长时间的市场调查,我们认为今后中国可能在某些方面,在信用卡领域和西方的国家还有一些不同的特色。就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认为信用卡循环消费信用会被中国的消费越来越多的接受。这种消费者金融的服务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就说明我们可能要有一种产品是适合有循环信用需求持卡人信誉。再有就是我们认为中国有很大一部分市场的群体,他们可能申请一张卡主要是用于作为储蓄、支付,还有理财、结算、转帐这些业务。所以我们认为可能在今后中国的市场里面,可能构建出两大产品的系列,一个就是以准贷记卡、借记卡储蓄理财的功能,转帐支付功能卡的体系,再一个体系就是真正需要向银行做小额消费信贷的真正信用卡的体系,所以我们在对市场作出研究以后,我们就觉得对中国银行整个产品和品牌更加适合市场作一个接近于市场今后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取得这两种产品,我们就专门请了一个叫中银信用卡,在取这个名之前,我本人也去申请一张他们发的信用卡,我们发现他们很困惑的地方,就是他很难区分出什么是真正的信用卡,什么是准贷记卡,他们都说你要旧的信用卡,还是新的信用卡,比如我们长城卡也发过长城信用卡,现在我们要发一张新一代的中国长城卡可以做循环信用,我们觉得两个产品在品牌的区分上面就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当我们确定今后有两大产品系列的时候,我们希望把两大产品用品牌有一个区分。所以我们就产生了中银信用卡和中银长城卡,中银信用卡主要是为了今后循环信用需求的这部分消费者。中银长城卡我们主要作为还是向过去似的,我们提供更好的储蓄、理财和消费、结算的功能。所以我们两大品牌会并行提升我们整个的服务。
第二点我们会整合中国银行整体的客户资源和我们的服务资源,刚才您提到了中银信用卡公司,实际上中国银行是一个国际化的银行,我们在经营信用卡方面不止在国内,特别在香港市场已经有很长的经营信用卡的历史了,我们在香港到现在为止已经发了200多万的中银卡,用的就是中银品牌,而且我们在新加坡、伦敦,而且现在正在陆续在其他的海外发行卡,所以我们认为中银卡的品牌实际上也有很大的价值在这里面,所以为了整合我们海内外的服务资源和客户资源,我们把中银做成整个产品体系的最高顶端的品牌。在这个品牌下面我们分成两大系列,一个是准贷记卡和借记卡。
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实际上是成立于1995年,在这之前他在香港的蓝牙商业下面有一个信用卡公司,后来被香港的中银集团整合成了服务于集团的公司,现在中银信用卡公司是直属于中银香港下属的分公司,实际上它和中国银行总行是两个法律团体,但中银香港是中银银行,我现在也在发中银信用卡,我们也在探讨进一步在国内以更适合的经营体系来发展信用卡业务方面的问题,至于今后两家是否会成立公司,我们都是在探讨之中。但我们想通过一个统计的品牌,已经把我们有效的服务资源进行了很好的连接。谢谢!
记者 : 我想请问一下,我是《财经时报》的记者,您刚才提到中国长城信用卡和中国银行信用卡,这个信用卡之间有什么区别?第二个问题就是你刚才提到,把整个信用卡作为银行支付结算的很重要方式,今后在中国银行整个的战略中,大概要做什么样的比例?你刚才提到说,这个支付体系只有一千万的支付能力,目前在按照你们的发行计划以内是否只有一个千万人的指标。
你刚才说作为技术,能够有一千万的支付平台。
侯平 : 刚才您说到区别,实际上刚才已经提到,我们现在整个中银品牌下面有一个中银信用卡,还有一个叫中银长城卡,这个长城卡已经发行18年了,在这个品牌下面我们继续服务于那些有储蓄、消费、理财、结算这块需求的卡。我们的中银信用卡主要服务于有循环信贷需求的持卡人。所以我们这两个卡是两个系列的卡,但他们都是挂在中银之下,一个叫中银信用卡,一个叫中银长城卡,至于以前提到我们也有中银长城信用卡,实际上那个还是包括在准贷记卡系列。
刚才您提到第二点就是一千万的处理功能,实际上中国银行在整个银行卡的基础架构方面已经投入了很大的资源来建立我们的电子系统,实际上我们现在虽然说到有一千万持卡户的系统,这只是在现在的情况下这个系统是可以不断地进行扩充,我们会根据市场今后的发展,所以不存在瓶颈。
记者 : 您好!我是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因为今天的VISA还有万事达,很多的国际组织都过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我们想中国银行会不会在近期或者未来的一段时间跟这些国际组织有一个进一步的合作,有没有这样一个设想,另外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双币的信用卡,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为什么中国银行会选择这个时期推出来?谢谢!
侯平 : 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实际上中国银行作为第一家分别加入VISA和万事达卡的会员,而且我们的行领导也分别于就任于这两大组织成为成员,我想中国银行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国际性的标准,信用卡这方面,我们会有很多的合作。实际上今天是我们一个产品的面世天,我们会陆续推出我们具有更多卖点和国际组织合作的机会。
刚才您提到双币卡,实际上双币和单币我觉得不是很重要,关键今天我们真正推出来的是一个真正的信用卡产品,而且是在一个很强有力的国际标准的技术平台的支持下面推出来的产品。今天面世的产品,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相关的功能实际上我们给记者也提到了。实际上我们更具有很多功能,第一个在我们推出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叫“越刷越缤纷”的积分计划,就透过你的消费积分有多种能力可以选择,不但可以换取礼品,还可以换取保险,你还可以换其他的服务。随着你的积分更多,你的选择更多。第二个有特色化的卖点,就是我们全球优惠网络的服务,这个服务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有3000家优惠网络的服务,我们的特色不但是在中国拥有这种优惠网络,而且现在已经扩大到了港澳等地,而且进一步我们在泰国、东南亚,以及欧洲重点的旅游城市,我们会建立我们进一步的优惠的商户网络。第三还有其他增值的服务,比如我们租车,用卡有一个租车的优惠。所以我们认为双币卡不是最主要的,双币卡只是代表我是国际性的产品,我们会推出更多的适合于中国百姓,不管是它在国内,也不管是它在海外,我们都会有一个国际性的服务,特别是在海外,我们会有叫做全球华语的服务,我们透过我们中行在海外500多家的机构,特别是在我们的旅游重点的城市,我们推出了华语的服务,让我们的消费者,让我们的旅游者第一次出国的时候,不会感到特别生疏,在当地我们在金融服务方面就会用母语来进行服务的功能。所以这是我们主要的产品功能。谢谢!
主持人 : 答记者问时间就到这里,如果哪位记者朋友还有什么问题,请随着致电总行银行卡中心,再次感谢到场的各位嘉宾、记者朋友,以及在座的各位女士、先生。相信有了您的支持,中国银行信用卡会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银行信用卡首发仪式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光临,谢谢大家!
卡友回复:
办信用卡就是为了“循环信用”?
中银老总说话真专业:P
对于观点: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下面我们将开始记者问答,参加今天答记的有中国银行总行侯平副总经理;温巩,以及我本人刘军,下面由记者提问问题。
记者 : 听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记者, ...
卡友回复: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bobhe at 2004-10-18 02:50 PM:
办信用卡就是为了“循环信用”?
中银老总说话真专业:P
中国的老百姓有几个愿意付18%的年息?
卡友回复:
什么呀,没有水平。
长城卡与中银卡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长城国际卡是不是真正的信用卡?
中银信用卡公司与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的关系?
中银=中国银行?
中银香港?
。。。。。。。。。。。。。。。。
乱七八糟!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什么呀,没有水平。
长城卡与中银卡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长城国际卡是不是真正的信用卡?
中银信用卡公司与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的关系?
中银=中国银行?
中银香港?
。。。。。。。。。。 ...
1、侯平说的实际上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就象以前豆版给我简单介绍过的,而不是目前的实际区别。
2、肯定是啦。
3、4、5、中国银行的机构体系确实比较复杂,尤其是涉及到中银香港的机构,建议搜索旧贴,曾经有人详细介绍过。
卡友回复:
比较有意思的是《财经时报》的那位记者,很担心中国银行的发卡系统只支持1000万张。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比较有意思的是《财经时报》的那位记者,很担心中国银行的发卡系统只支持1000万张。
中银双币卡能发1000万张应是很了不起,可能是世界上发行最多信用卡的银行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中银双币卡能发1000万张应是很了不起,可能是世界上发行最多信用卡的银行
看计算口径了。
如果象招行那么发卡,我看2010年前就能实现千万的目标。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听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记者
:D:D:lol::lol: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看计算口径了。
如果象招行那么发卡,我看2010年前就能实现千万的目标。
我想,招行也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