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分众传媒(002027)
对话阿里战投总监谢鹰:其他巨头投资给的是沥青水泥,阿里给的是高速公路
网友回复
witwing4246:
截止到2018年7月20日,阿里巴巴披露了52起集团层面的投资事件,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已逼近其去年全年投资总和。其中,广受关注的包括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13.8亿美元战略投资中通快递等。7月18日,阿里及其关联方以150亿人民币战略入股分众传媒,这笔投资被认为和此前6月入局宝宝树和小红书逻辑相似——以资本的方式去获取新流量,而众所周知流量是电商的命门。
witwing4246:
从领域来看,2018年阿里投资重注的仍然是和其主营业务紧密相关的电商、物流以及本地生活,与此同时,加大了对人工智能及芯片、智慧出行等方向的布局。2018年上半年,阿里先后投资了魔点科技、商汤科技、Video++、中天微、乐鑫科技、先声互联、寒武纪科技等。出行领域则有Nexar(美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小鹏汽车等案例,并完成了对有智能交通概念的技术公司中兴软创的收购。
witwing4246:
尽管如此,相比投了特斯拉和飞行汽车Lilium Aviation的腾讯,阿里投资在技术领域的试水仍显得保守持重。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曾撰文梳理自家投资的逻辑:第一,先考虑被投公司处境,其次才是腾讯的利益;第二,在多个被投企业之间采取“赛马机制”,鼓励开放竞争,腾讯本身甚少作资源倾斜;第三;腾讯投资不完全是是为了业务布局;第四,腾讯是市场上最像财务投资人的cvc(企业风险投资),最关心的永远是商业本质——赚钱。
这种明确定位让评价和理解腾讯投资显得相对容易:对于财务投资而言,财务回报即业绩。相比之下,主打战略投资的阿里会引发更多的好奇:如果不是以财务回报为目的,阿里从决策投资、到并购一家企业的思考逻辑是什么?阿里内部如何定义一起投资的成功与否?在“强势”“控制欲”的标签下,阿里对被投公司创始人有什么样的期待、创业者又该如何与这样的巨头相处?战略投资在阿里内部的地位、真实决策者又是谁?以及,从“战略投资”的本义出发,是否可以从阿里的投资组合追踪出它接下来的扩张方向?
witwing4246:
就此,36氪独家采访了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部总监谢鹰。以下为对话要点:
阿里战略投资部是阿里巴巴集团层面唯一投资主体,蔡崇信是总负责人。
“能否产生业务价值”是阿里评价其战略投资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阿里也做与业务无关的前瞻性投资,看重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
在业务型并购中,阿里对创业者的第一态度是留下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