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鹏辉能源(300438)
作为销货方来说,发出货物后未收到货款,凡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达到规定条件的,要确认营收,进而计入损益,并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这样营收和利润增加了,但现金并没有流入。相反,由于生产中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纳税等会发生现金流出,而且一旦形成坏帐,在以后的利润中还是会扣除的。因此我们既要看现在盈利是多少,同时要看现金流和应收账款指标。可能这正是鹏辉的软肋之一。
网友回复
我用了假软件:
这些都没影响,关键是庄家的手法
网友9738:
同意!大盘如果在这里停涨下跌,技术派会减仓的。
网友9738:
鹏辉的软肋之二,是市场份额占比小。有细心的股友做了统计,今年1至5月,鹏辉动力电池合计出货量不会超过67.39MWh,2017年上半年出货就超过了100MWh(摘录自互动平台)。而2018年上半年,CATL以6.58GWh占比42.24%,排在首位;比亚迪以3.35GWh占比21.50%,排名第二;两家合计占比63.74%。而包括上述2家在内的前5家合计占比77.82%。
问题还在于目前全国动力电池的产能已达到170GWh/年,按国家规划已可满足2025年以后的装机量。这意味着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日子不好过。鹏辉目前还没有著名车企、著名品牌车的供货,形势是既催人又逼人。
网友9738:
鹏辉的软肋之三是研发人员和研发费用不足。根椐2017年报,公司总人数5103人,其中技术人员516人,从学历来看本科207人、硕士博士36人,计243人。上述占比分别10.11%%和4.76%。营业收入20.98亿元,研发费0.85亿元,占比4.05%。我们来看宁德时代,总人数4287人,少于鹏辉(人均营收没的比),其中技术人员1664人,本科及以上(没有单列硕士博士)3117人,分别占38.82%和67.95%。研发费18.20亿元,占营收200亿元的9.1%。
听说现在车企在寻找电池供应商时,首先问有没有研究院,我靠!而我所知,鹏辉有实验室,是否有研究院,公开资料没见到。
网友9738:
动力电池整体换代比较快,国家和市场对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和量密度,门槛越来越高。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是至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