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信用卡】网友提问:
简评中信白金卡推出的新服务功能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你说的价格不适用于银行,不要拿网上查出来的东西糊弄人了,告诉你中信白金卡持卡人每次使用一次,中信每次支付PP卡公司24美金,自己打电话咨询一下就知道了。
有什么证据能说明我说的价格不适用于银行呢?
就凭您嘴一张?
我说的可是新贵通官方网站的.
难道新贵通歧视中信银行不成?:lol: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各位大侠,
敝人有一张中信的MasterCard白金信用卡,初始额度不到5W, 上月出国一个月的时间就刷爆了。因为积分早就超过60,000,今天把钱还给银行并打电话给800的MM,告诉她我要兑换明年的年费,MM告诉我可以, ...
建议主刷ICBC,持卡满6月后申请提额,消费满20万人民币以后主动申请白金.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你要是不相信就没办法了:L
是common sense & facts很难让我相信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各位大侠,
敝人有一张中信的MasterCard白金信用卡,初始额度不到5W, 上月出国一个月的时间就刷爆了。因为积分早就超过60,000,今天把钱还给银行并打电话给800的MM,告诉她我要兑换明年的年费,MM告诉我可以, ...
根据你的情况,如果你追求高额度那中信目前肯定不适合你。销卡没商量。
大家就别争了
卡友回复:
打个电话问问新贵通就好了,这样有什么意义呢?你觉得应该如何如何,但实际可能不如何如何。。。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有什么证据能说明我说的价格不适用于银行呢?
就凭您嘴一张?
我说的可是新贵通官方网站的.
难道新贵通歧视中信银行不成?:lol:
我就想知道,烟斗兄你知不知道工行、广发、民生等等其他有PP卡的银行究竟价格是多少?如果不知道,你的观点又如何站得住脚呢?就凭新贵通的网站?不是新贵通歧视 谁,就以招行为例,他前段时间的分期游,最低899、599,但实际条款呢?你真的是可以用这个价就能完成你心中想象标准的旅程吗?宣传和实际操作尤其是包含很多细节的实际操作会完全一样吗? 任何宣传几乎都是用简单文字带出最重要或最有噱头的信息, 细节再商量。
我的论点只有一个,凡事要知道确实的情况再下结论,想当然是没道理的。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很难让人相信
银行和航空公司谈里程转换都是有协议的
为什么同意家航空公司给a银行是20兑1公里,给b银行18,给c银行16,给d银行12,给e银行10.....
都是有折扣,都是可以谈判的
非pp持卡人(宾客)使用贵宾 ...
彩虹妹妹,你说的是当然的拉,现在连买房子都能团购,何况买PP卡,但是,便宜也不能到3折把,问题的关键是银行能拿到的折扣是否如烟斗说的那么低,然后又说银行如何白拿货, 卖高价。招行的高尔夫已经被大家说不实惠了,但他掏了多少钱?这年头,买的没有卖得精,当然买卖家是相对的:lol:招行回头又成卖家了,持卡人现在是买家,同样也是别的卖家想着怎么算计了。:lol:呵呵
卡友回复:
招行从来就是误导性宣传的典范。
中信自从招行的人过去后,也学会蒙人了。
没办法,在一个消费者不成熟的市场,骗子总能大行其道。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我就想知道,烟斗兄你知不知道工行、广发、民生等等其他有PP卡的银行究竟价格是多少?如果不知道,你的观点又如何站得住脚呢?就凭新贵通的网站?不是新贵通歧视 谁,就以招行为例,他前段时间的分期游,最低 ...
如果你知道各家银行的价格,请公示。
如果你知道中信买的是哪种PP,价格是多少,也请公示。打中信800电话问出来的可能不算。
如果不知道,你的观点如何站得住脚?
新贵通网站是面向全球的,面对的是一个消费者比较成熟的市场,请不要拿招行来比,那是在侮辱新贵通。我实在想不出比台巴子和继承台巴子传统的招行及中信有关人士更能骗人的了,您别告诉我新贵通也是台湾人掌舵:lol:
中信也有实在点的东西,比如夭折了的对帐单分期,还没死的苏宁分期和新推出的CTRIP分期。至于招行,没什么好说的,所有的宣传单来了以后我直接进垃圾箱,我实在不敢相信招行会做出不蒙持卡人的事来:p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我实在不敢相信招行会做出不蒙持卡人的事来
也不要一棍子打死,招行前几年有个天天刷卡现金回馈活动搞得就不错
那次我一咬牙,得了招行800块钱!:P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也不要一棍子打死,招行前几年有个天天刷卡现金回馈活动搞得就不错
那次我一咬牙,得了招行800块钱!:P
说道中信抽奖,是去年1月吗? 白金卡似乎有特别优待还是怎么,我中了1000元,呵呵,有生以来第一次中如此大奖,那时中信以各种优惠活动见长,贴了不少钱。
卡友回复:
公布了你又不信,那还说什么。算了,烟斗兄,也不和你争了,大家想问题的逻辑不一样。:)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公布了你又不信,那还说什么。算了,烟斗兄,也不和你争了,大家想问题的逻辑不一样。:)
我相信一条,交同样的年费,以前是pp卡无限制服务,现在是pp卡三次服务,服务缩水了。
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我相信一条,交同样的年费,以前是pp卡无限制服务,现在是pp卡三次服务,服务缩水了。
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
其实作为持卡人,无非就几点:
他过去和现在的服务是有差别吗?
同类的产品服务和他有差别吗?
结果就是,中信白金持卡人现在的实用或关键服务是大大缩水了;同类如工行、中行、广发白金服务仍旧没有变化。
不要求中信作的和工行一样,但如果工行又有网点优势,又有产品服务的功能优势,那中信凭什么与之竞争呢?
作为定位于高端客户的产品,如果只算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或者故意蒙骗)其给银行带来的增值价值,那这个银行是非常短的,比如,DM的定向广告收入、综合理财产品的收益等等。一旦客户流失了,那再去争取,成本会更高。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其实作为持卡人,无非就几点:
他过去和现在的服务是有差别吗?
同类的产品服务和他有差别吗?
结果就是,中信白金持卡人现在的实用或关键服务是大大缩水了;同类如工行、中行、广发白金服务仍旧没有 ...
高端客户原本希望白金能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增值服务,结果事与愿违,原来的服务还缩水了。(虽然所交的年费不变)
其实最感到不爽的是象jeffery这样的中信白金持卡人,本人和烟斗都没有中信白金卡,基本是以局外人的态度品评这件事。
一般服务缩水多发生在海外那种普遍免年费的白金卡,比如一年刷1次就免白金卡年费。但象中信这样,收着2000年费还缩减服务的银行真是不多见。甚至感觉有点...
有卡友评论这件事是由于“人性的贪婪”。我不清楚这个论断是描述持卡人呢还是指银行。我想持卡人花了2000年的年费,要求原来的标准提供的服务,不应该被称为“人性的贪婪”吧?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高端客户原本希望白金能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增值服务,结果事与愿违,原来的服务还缩水了。(虽然所交的年费不变)
其实最感到不爽的是象jeffery这样的中信白金持卡人,本人和烟斗都没有中信白金卡,基本是以局 ...
呵呵,一开始看见中信网站的白金服务怎样提升一下,暗自欣喜,后来,经过彩虹妹妹提醒,突然发现,是个大套子,细细看一下包括高尔夫和PP卡有限服务介绍,大跌眼镜。
中信卡给了我不少便利,这点我得承认,特别是 我的机票保险基本不买了,以及在偶尔的国外机场以及座非东航航班时的机场贵宾服务,(我有东航金卡)还有很多促销活动和其他增值功能。
谢谢彩虹妹妹的理解。
哈,其实历史可以证明一切问题,招行的市场策略,建立的无非就是瞄准了消费者对信用卡产品缺乏了解,以强势品牌策略来“欺压”善良的持卡人(如同,高露洁、佳洁士的品牌策略,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还多骗消费者的银子),并且国内同业的服务太差给他们的口碑提升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其实招行服务好,我觉得仅仅可以评价合格,做了他该做的事情,招行的内部客户管理系统、积分系统是极其薄弱的,远无法和工行比)。
最近两年,招行的人都是香饽饽,成了银行挖墙脚最多的地方,结果现在不少银行的风气都有些“招行化”,但商人行为往往过于短视,如果认为持卡人一直是无知好欺负那就错了,毕竟,不是唯一选择,如果银行持的态度认为,选择是你的自由,那说明,这些发卡行的经营者仍旧不能改变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孽根性,已经融入骨髓的不求上进的作风。
[ 本帖最后由 jeffery_in_sh 于 2006-6-14 17:57 编辑 ]
卡友回复:
白金卡?。。。哼哼。。。
卡友回复:
本来不想说,还是忍不住。:
彩虹同学:看贴要连惯:)
我所有的帖子无非就是围绕着一点,中信的PP卡成本摆在那儿,以前不知道算帐,现在知道算帐了,所以你觉得服务缩水了。你说持卡人关心什么,但银行也有自己关注的点,我问你,如果他的收入远不能支付付出的成本,那他做这项业务干什么?(大家又质疑,会通过各种信息来推测,得出结论,这个成本是假的,没有那么高)高端客户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服务,其实不光高端客户,所有的客户都是这么希望的,但是这也要看服务的提供商有没有能力承受。2000元的年费能覆盖多少成本? 还有你所说的服务缩水,你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就是因为PP卡由不限变为有限? 难道其他服务不要钱? 可能又有人说其他都是噱头,不值钱,但这是不是一家之言?你可能觉得自己不需要,但有的人就是觉得高尔夫很好,觉得汽车道路救援和预约挂号很好。虽然在你们眼里 ,招行、中信、民生等等所有这些银行都是白痴或贪婪,想法设法做到多骗钱,我想问为什么呢?难道银行不知道自己如果真的只做一时没有活路? 难道这些银行的管理者就是白痴?不好意思,他们恐怕要比在座的很多各位要强太多。就是因为他们要算账,才没有像四大那样产生那么多的坏账,工行、中行这些银行骨子有多烂,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不要动不动就和国外比,国外有先进的地方,也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里指得国情是说如何慢慢改变国内客户又要好服务、又要免费午餐的心态,当然,这也不怪他们,被四大惯的。反正只要少交钱就成。招行、中信、民生只不过在尽力地做到如何既能算帐,如何又能让说出来的东西不那么让人无法接受而已,所以就造成了你们说的“欺骗”。我觉得这个想法真的超级搞笑,银行只做一回生意的吗?难道它是火车站门口的饭店?只赚一次就行?
JERR按您的话说“这些发卡行的经营者仍旧不能改变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孽根性,已经融入骨髓的不求上进的作风。“这句话我真的觉得很可笑,真正不求上进的难道是招行这些银行? 真的是本末倒置。得出这样的结论恐怕只是因为招行、中信的服务或说政策让你不满意,地球人恐怕都知道,谁应该得到这个结论。工行、中行为什么能这么做,很简单,不算帐,他能亏得起,有人买单。
“其实招行服务好,我觉得仅仅可以评价合格,做了他该做的事情,招行的内部客户管理系统、积分系统是极其薄弱的,远无法和工行比)。”如果是这样,那你觉得工行、中行又应该是什么评价?很好?——因为它的积分系统更好。如果这是你的良心话的话,那我觉得就完全没必要再讨论下去。
算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卡友回复:
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