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帖:
近一周来,白马股连续下挫,三季度以来大涨的众多基金净值纷纷回调,不到5个交易日,跌幅最大者超过8%,不完全统计跌幅在5%以上的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亦有20只。而在三季度,凭借对白马的重仓,公募基金跑出一波强势行情。
在“价值投资”的口号下,公募基金蜂拥而至白马蓝筹,与2015年上半年抱团中小创的做法如出一辙。安硕信息(300380.SZ)、全通教育(300359.SZ)股价盛极一时之际,公募基金占据流通股比例也达到高点。但当机构散去,股价也随之掉头而下——在今年白马股的下跌中,机构的获利兑现或是主因之一。
“从情绪上看,二者的确有相似之处。但是背后的逻辑和机理有所不同。前些时候去买茅台,一定程度上有搏杀的成分。不过买茅台和当时买中小创的逻辑有其不同之处。”11月28日下午,沪上一位资深基金经理向表示。
历史总是相似
即便是在股市上,由表及里,大涨也总是惊人的相似
经历过第三季度的暴涨,京东方A(000725)、中兴通讯(000063)等也纷纷创下2015年“股灾”以来股价的新高,像贵州茅台(600519)(600519.SH)、小天鹅A(000418)(000418.SZ)、泸州老窖(000568)(000568.SZ)等众多消费白马在三季度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就在2年半前,这份属于白马股的光环还是属于中小创,以及中小创的龙头。
2015年年初至5月13日期间,不到90个交易日,安硕信息暴涨573.56%,股价一时冠绝A股。同期,京天利(300399.SZ)暴涨486.43%、全通教育暴涨430.43%,乐视网(300104)(300104.SZ)同样大涨459.55%……
安硕信息、全通教育以及京天利是当时比肩两市的高价股,股价一度超过贵州茅台,前两者更是轮番坐上“股王”宝座,最高时股价超过460元/股。
不论是3季度的暴涨,还是随后短短几日的大跌,消费白马龙头股所上演的这一幕与2年前中小创龙头的表现是何曾相似。而如出一辙的是,2年前中小创的大涨与今年3季度白马股的大涨,背后公募基金的不断买入与股价连创新高的“相得益彰”。
当时,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5月27日期间累计共有221只公募基金持有安硕信息,最高达1808.21万股,占安硕信息流通股的74.84%,高达15.9倍的涨幅下公募基金成最大“推手”。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61家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持有京东方A,同样类似于在安硕信息的“抱团”也出现在京东方A上,景顺长城、国投瑞银等基金旗下有超过10只产品持有。同样,截至三季度末有70家基金公司持有中兴通讯,基金合计持有比例达到7.66%。
2017年前三季度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持股比例19.01%,相对于第二季度的17.66%继续大幅提升,前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个股属于消费股,投资风格高度趋同。得益于此,今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达12.9%。
从全通教育、京天利等曾经被公募基金众星捧月,到如今的门可罗雀,机构的参与比例一定程度上与股价呈现正相关。而如今,曾经被遗忘在角度的白酒、家电,在2年后被基金经理捡了起来,奉为圭臬。
当机构转向,股价也掉头而下。最近一周来,白马股的疯狂告一段落,家电、食品饮料、电子等版块以及京东方A(000725.SZA)、中兴通讯(000063.SZ)、海螺水泥(600585)(600585.SH)等龙头股亦纷纷开启“调整模式”,以较为典型的京东方A为例,短短11月22日起的4个交易日内,京东方A跌去21.74%。
而失去机构的拥护,曾经的高价股安硕信息、京天利的股价在20元附近徘徊,全通教育更是跌为“10元股”,跌幅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可谓从“天界跌落凡尘”。
基金经理思路转变
上周市场各大指数跌幅收窄,上证综指、全A、中小板以及沪深300小幅下跌,分别为0.86%,1.10%,0.90%以及0.40%。特别是23日上证综指下跌2.29%,创下年内最大跌幅。周内家电及食品饮料等消费白马均大幅下挫。
年末时点效应,尤其是流动性的趋紧成为一个主要因素。由于之前消费白马涨幅过高,一些机构诸如基金等有了获利了结的需求。
三季度以来截至11月中旬大涨的许多基金,近来遭遇到较大的跌幅,或与白马蓝筹的大幅调整有关。
分析人士认为,流动性趋紧后,可能会对年内持续表现强势的白马蓝筹带来一定兑现压力。同时,由于机构持仓相对集中,短期内兑现收益对部分权重股形成压力。
多位受访的公募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今年来价值股占了大量比重,公募基金偏好也多聚集于此。在当下时点,一些基金经理表示,投资的逻辑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
“放在半年前,投资的选择相对简单,主要还是围绕在周期消费抑或是金融,但在当下的时间点,逻辑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一是前期涨了不少,二是大的宏观背景在不断演进。回首2010到2015年的传统熊市持续时间非常长,当时市场主要的矛盾是总量经济下行,反映到A股投资上,只能去追逐和总量相关不太大的,也就是战略新兴行业,这是当时给出中小板超高估值的原因。”上海一位资深公募基金经理分析称。
注意到,近2个月来,市场对于像茅台等龙头的推介不断,有卖方分析师称到2020年茅台市值有望突破1.4万亿。
不过,对于基金等买方机构而言,获利了结以及短期休整的意愿则更为强烈。11月16日至27日期间,贵州茅台遭遇一波下跌,幅度超过9个点。28日,贵州茅台迎来短暂喘息,当日上涨4.34%。
并且,需要看到的是,一些前期涨幅巨大的个股,存在获利减持的动机也颇为明显。京东方A日前公告,大股东重庆渝资、合肥建翔均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3.47亿股,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1%。
今年来截至11月28日沪深两市有1987家上市公司出现产业资本增减持行为,累计增减持12541次,其中减持6371次。
“一些传统周期股的增长性很难延续。所以在一定获利后,我是主张且战且退的。”上述上海公募基金经理认为。
“现在这个时点是继续持有,还是获利了结,还是要看具体标的。”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经理向表示,“我倾向于不投估值太高的股票,做绝对收益的人都有这样的考虑,即使这个公司今年业绩增长是100%,但它的估值已经是50倍了,这种股票在我的筛选范围里它被选中的概率会偏小。”
他也告诉记者,基于自下而上选股的考虑,明年成长股的仓位会有所提升。
“我们看到有一些成长性股票现在的性价比确实不错了,它的业绩增长年化有接近25%30%,而估值水平可能能在25倍以下,这样一些股票慢慢觉得可以去逐步去布局。”该北京公募基金经理进一步称。
前述上海公募基金经理也表示出一定的乐观,他认为从总体流动性而言,流动性边际在改善,大类资产配置权益类资产的苗头也在出现。
“从当前市场共识对明年宏观形势和A股前景的判断上,中期的乐观情绪明显在升温。关于宏观层面,较一致的预期是,中国新政治周期启动,政策保持稳定,经济延续复苏势头、通胀有所上升、制造业更新投资增加、企业盈利继续改善。”金鹰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刚便表示。
网友回复
财友wl4l4273:
“港基”业绩规模齐飞 多只基金净值涨幅超10%
港股继续高歌猛进,资金滚滚南下。春节假期之后的7个交易日,通过港股通净流入香港股市的内地资金达到了156亿港元,沪港深主题基金及港股基金业绩突出。
去年底以来,港股市场牛气冲天。盘面显示,截至昨日,2月以来,恒生指数上涨2.9%,恒生小型股指数在2月3日到13日期间的涨幅达到4.5%。从资金面来看,2月3日到13日,累计有156亿资金通过港股通净流入香港市场,其中,2月3日、10日和13日三天的净流入量在30亿港元左右,6日和7日的净流入资金在20~25亿港元。
近期,各路资金借道沪港深基金竞相追逐港股投资机会,相关基金规模达到预期,多家基金公司纷纷暂停沪港深基金的大额申购。与QDII基金不同,购买港股基金不受额度限制,暂停大额申购更多的是基金公司主动管控基金规模而做出的举措。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业内相关主题基金规模居前的前海开源基金仍正常接受申购。该公司人士表示,近期公司旗下沪港深基金申购活跃,客户以保险、银行等机构客户为主。据介绍,前海开源旗下共有12只沪港深主题基金,截至2月14日,相关基金保有规模已达百亿元。
不仅沪港深主题基金备受青睐,港股大小盘齐涨的态势也让易方达基金旗下两只QDII基金受益匪浅。据介绍,易方达H股ETF是目前内地投资H股指数基金中规模最大的产品,基金规模约100亿元,2月份以来的日均成交金额在5亿元以上。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只跟踪恒生小型股指数的基金——易方达恒生小型股指数基金,去年11月成立以来截至2月13日,单位净值增长超过5%。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已经成立的沪港深基金有47只,包括工银瑞信沪港深基金。经过了2016年的迅速扩容之后,基金公司仍在积极布局相关领域,多只沪港深和港股基金产品正等待批文。
证监会公布的最新基金申请进度公示显示,截至2017年1月26日,基金公司上报的沪港深或其他港股基金产品超过30只。如嘉实基金上报了沪港深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和中证香港海外高股息ETF,南方上报了恒生中国企业ETF,泰康资产上报了兴泰回报沪港深,华宝兴业上报了港股通恒生中国25指数基金,恒生前海上报了沪港深新兴产业精选,广发上报了港股通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基金(LOF)等。
港股火热,一批港股基金业绩表现突出。今年以来截至2月14日,汇添富恒生指数分级QDII、嘉实沪港深精选、华宝香港中小盘QDII-LOF、恒生H股指数、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精选、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驱动的净值增长率都超过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