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ST毅达(600610)600610:*ST毅达相关风险提示的公告
公告日期:2018-11-15A股证券代码:600610 A股证券简称:*ST毅达 编号:临2018-118B股证券代码:900906 B股证券简称:*ST毅达B上海中毅达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风险提示的公告近期上海中毅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本公司”)股票大幅波动,投资者较为关注,公司进行了核查,现将有关情况和风险说明如下:一、公司经营风险1、公司目前主营业务尚未开展,经营活动未正常进行,截止2018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439,549,989.66元,净资产为13,315,251.13元,2018年1-9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为0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740,954.33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1,133,376.58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89,485.36元。2、由于上海文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2017年起诉,公司被纳
网友回复
股友aA5oPc:
经济日报:把“壳”股定价权交给市场 无需过度担心短期涨跌(政策就是方向)11月13日,*ST长生、*ST厦华等20余只ST股涨停,券商板块集体飘红。ST概念指数在10月8日至11月13日期间累计大涨逾8%,同期券商指数大涨近6%。市场人士惊呼,“壳”股将一扫20多个月的阴霾,私募股权基金、证券公司的春天必将更近。也有人担忧,市场会不会再掀炒“壳”热?无业绩并购和主题投资爆炒会不会扰乱市场预期? 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在依法、全面和从严监管机制下,把“壳”股的定价权交给市场,让“无形之手”发挥定价机制和优胜劣汰的作用,要比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干预并购重组市场更利于引导预期、稳定预期。 从横向的市场走势看,压抑已久的“壳”股概念板块,短期内需要经历市场价值回归的过程。ST概念板块的上市公司和创投圈从业者们如此亢奋,源自3针“兴奋剂”。第一针来自并购重组。在10月8日至11月1日短短20余天内,监管部门先后发布“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放开配套融资“补流”用途、新增并购重组审核快速通道类型、缩短被否IPO企业并购重组上市间隔期、试点定向可转债并购等6项规章制度,极大地优化了并购重组市场流程,增加了市场流动性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度。第二针来自稳定情绪。近期,“一行两会”等多个部门先后发声稳定市场情绪,号召私募基金参与并购重组,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长线资金入市的预期为市场回暖夯实了基础。第三针则来自证券公司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呼应,并购重组市场回暖给这两方参与者带来了显著利好。 从纵向的历史经验看,市场最害怕的不是“壳”股涨跌,而是短期内规则频繁改变,影响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在正常市场机制下,借“壳”上市、买“壳”和卖“壳”有利于增加流动性、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并购重组市场新举措,初衷正是为了激发和提升市场活力,有利于上市公司依托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有利于出清或转型的公司体面退出市场或融入新领域,避免了企业破产倒闭引发风险事件。 进而言之,“壳”股回暖是市场自身价格发现机制使然。在退市制度、新股发行制度包括未来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制度护航下,把“壳”股的定价权交给市场,那些估值千金实际上一文不值的“壳”公司自然会心服口服,赚钱亏本者也自会心甘情愿。 但是,让市场给“壳”股定价,并非完全放任“无形之手”接管全部领域。那些打着资源配置旗号,过度沉迷于炒作无业绩“壳”股或者忽悠式重组的市场主体,需要投资者提高警惕,也需要监管者严厉查处。 概言之,在优化并购重组过程中,“壳”股冷暖仅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表象。各方应发自内心地遵守规范和透明的并购重组规则,尊重法律赋予的市场主体权利,坚决杜绝借此投机套利。当然,也无需过度担心短期“壳”股涨跌。
经济日报:把“壳”股定价权交给市场 无需过度担心短期涨跌(政策就是方向)
11月13日,*ST长生、*ST厦华等20余只ST股涨停,券商板块集体飘红。ST概念指数在10月8日至11月13日期间累计大涨逾8%,同期券商指数大涨近6%。市场人士惊呼,“壳”股将一扫20多个月的阴霾,私募股权基金、证券公司的春天必将更近。也有人担忧,市场会不会再掀炒“壳”热?无业绩并购和主题投资爆炒会不会扰乱市场预期?
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在依法、全面和从严监管机制下,把“壳”股的定价权交给市场,让“无形之手”发挥定价机制和优胜劣汰的作用,要比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干预并购重组市场更利于引导预期、稳定预期。
从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