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巨星科技(002444)巨星科技11月19日获深股通减仓89.93万股
网友回复
明日观察:
66亿净资产,18.4亿“商誉”。查看一下证监会新文件,学习一下商誉这玩意儿怎么回事【腾讯财经股票】2015年-2016年,资本市场的并购达到高峰,上市公司并购风起云涌之时,A股商誉大山也越垒越高。但三年过后,彼时华丽的业绩承诺变成了未能兑现的“空头支票”,商誉减值的“地雷”开始引爆。2017年以来,因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一次性巨额计提商誉减值的个案在A股频频发生,在中小板、创业板公司身上尤为突出。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借机财务“大洗澡”,业绩变脸与商誉减值如影随形,最终引发股价断崖式下跌,投资者受损。这样的商誉减值风险日前已引来监管重拳。证监会日前专门针对商誉减值发出第8号会计监管风险提示。分别对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商誉减值事项的审计、与商誉减值事项相关的评估进行了风险提示。着重明确上市公司合并形成商誉每年必须减值测试,不得以并购方业绩承诺期间为由不进行测试。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统计,截至今年9月末A股上市公司最新商誉规模已接近1.45万亿元,同比2017年三季度末增幅超过15%,创历史新高。百亿级商誉规模的上市公司有13家,而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超过30%的达到149家,超过50%的亦有21家,更有18家上市公司最新的商誉规模超过了公司所有者权益。风险源起并购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商誉的形成,会带来账面资产的增加,重组预期和财务并表的利好刺激,让股票和业绩能够双双享受短暂的“蜜月期”。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2015年至2016进入外延式并购高峰期,并购一度成为以创业板个股为首的中小创上市公司长业绩增长的良药,而如今A股1.45万亿的商誉正是这两年并购潮的间接产物。在商誉减值的测算之中,过去A股的商誉减值并不规范,例如业绩承诺三年,第一年未达预期,上市公司选择不计提或者延迟计提。更有甚者承诺期到期之后,并购标的业绩变脸,一次性巨额计提,让中小投资者措手不及。第8号会计监管风险提示中,证监会对商誉减值中的不规范的行为重点进行了强调,称发布提示的目的就是强化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现实的情况是,过往许多上市公司没有在年终进行减值测试,或者没有合理判断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而在商誉出现特定减值迹象时,也没有及时进行减值测试,且无合理理由。还有的公司则是简单以并购重组相关方有业绩补偿承诺、尚在业绩补偿期间为由,不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巨星)对此,风险提示规定,公司应合理区分并分别处理商誉减值事项和并购重组相关方的业绩补偿事项,不得以业绩补偿承诺为由,不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同时明确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年终应进行减值测试,明确了7种特定减值迹象。减值“黑天鹅”(巨星)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创公司并购浪潮冷却之后,曾经的“业绩春药”转眼变成毒药,拖延计提也未能阻止巨额的商誉减值风险。按照A股的并购惯例,上市公司并购的业绩承诺期一般为3年左右,而多数公司在业绩承诺期内即使业绩承诺未达标,也不会选择在承诺期内进行减值。最终使得大规模的商誉减值集中在业绩承诺结束后一次性爆发。这样的案例在中小板、创业板个股身上尤为明显。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统计发现,2017年A股共有3家公司商誉减值损失超过10亿元,分别是坚瑞沃能,减值46.15亿元;中国石油,减值约37.09亿元;*ST巴士,减值15.38亿元。(巨星)
66亿净资产,18.4亿“商誉”。
查看一下证监会新文件,学习一下商誉这玩意儿怎么回事
【腾讯财经股票】2015年-2016年,资本市场的并购达到高峰,上市公司并购风起云涌之时,A股商誉大山也越垒越高。但三年过后,彼时华丽的业绩承诺变成了未能兑现的“空头支票”,商誉减值的“地雷”开始引爆。
2017年以来,因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一次性巨额计提商誉减值的个案在A股频频发生,在中小板、创业板公司身上尤为突出。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借机财务“大洗澡”,业绩变脸与商誉减值如影随形,最终引发股价断崖式下跌,投资者受损。
这样的商誉减值风险日前已引来监管重拳。证监会日前专门针对商誉减值发出第8号会计监管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