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欧浦智网(002711)无并购,不商誉。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家常便饭,不仅能推高公司业绩,还能
无并购,不商誉。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家常便饭,不仅能推高公司业绩,还能拉抬股价,简直何乐而不为!但是,靠并购重组推高的业绩只是看上去很美,隐藏背后的高昂商誉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说不好哪天就会把上市公司炸得面目全非。临近年底,证监会适时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万字长文为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添了一把猛火,瞬间将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商誉,这把悬挂在上市公司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真的会掉下来吗?历史新高!黑天鹅即将飞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沪深两市确认商誉的上市公司有2,075家,商誉总值接近1.45万亿,公司数量和商誉总值双双创出历史新高。这成功吸引了监管层的注意力。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意在加强会计规范监管,消除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灰色地带,为A股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所谓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网友回复
情有独上:
减值对上市公司打击太大,一旦暴雷,往往是上市公司难以承受之重。当被收购方无法按期完成业绩承诺,上市公司不得不按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15年至2017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分别为77亿元、101亿元、264亿元。截至今年11月27日,A股市场共有1,21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8年业绩预告,其中52家上市公司在业绩变动原因中提及商誉减值影响,锦江股份(600754)就是典型代表之一。2018年三季报显示,锦江股份总资产401.59亿元,净资产126.56亿元,商誉达115.2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为91.04%。虽然商誉与净资产比例没有超过100%,但在酒店行业排名第一。2015年至2017年,通过几笔大规模收购,锦江股份的商誉分别为42.16亿元、109.15亿元、113.71亿元,占当年净资产比例分别为50.89%、85.27%、87.58%。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锦江股份资产减值损失达4,843万元,同比增长148.53%,主要原因系铂涛集团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以及上年同期卢浮集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等。就算前期并购产生大笔商誉减值损失,锦江股份也没停下并购步伐。今年11月13日,锦江系完成对Radisson Hospitality, Inc.(丽笙酒店集团)的收购,随之而来的整合难题对公司能力形成挑战。当锦江股份在并购路上越走越远,公司第二大股东弘毅投资却反其道而行之,于今年下半年累计减持公司股份超1,500万股,套现近4亿元。与此同时,质押公司股票逾1亿股。弘毅投资的做法是否属于紧张过头?我们先来看看现实中的惨痛教训。2016年2月29日,新能源上市公司坚瑞沃能(300116)以52亿元收购沃特玛100%股权,溢价4.6倍。这笔高溢价收购的恶果在2017年显现。由于沃特玛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坚瑞沃能在2017年将商誉计提了全额减值准备,当年公司净利润由此前预计的5.22亿元修正为亏损36.89亿元。业绩修正公告发出后,坚瑞沃能股价掉头向下,迄今已经腰斩,投资者惨被割韭菜,简直苦不堪言。并购新玩法了解一下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遇到真心喜欢的项目,又不想高溢价并购承担商誉风险,下面介绍的并购新玩法,可以了解一下。上文已经提到,轻资产行业当中的传媒板块,先天具有外延并购需求,是商誉集中地区,也是商誉暴雷的高风险区。但是,在传媒板块有两家上市公司,也在积极扩张,却偏偏绕开了商誉雷区,他们的玩法有何巧妙之处?先看光线传媒(300251),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光线传媒投资的企业超过70家,按这个投资数量来说,光线传媒的商誉肯定低不了,但实际上其商誉仅有2.41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仅为2.47%,相比整个创业板19.4%的平均比例,可谓业界良心。那么,光线传媒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原来,碰到喜欢的项目时,光线传媒并不是通过并购直接控股,而是通过小额投资成为其联营企业或者小股东。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自身的行业地位和业务能力,也不会产生太多商誉,简直是一举两得。但是,这种玩法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投资方首先要做到行业龙头,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不然很难号召被投资方归顺于公司旗下,并且乖乖做事。再看欢瑞世纪(000892),2016年11月,欢瑞世纪借壳*ST星美成功登陆A股,实控人陈援、钟君艳夫妇成为人生赢家。在以往最容易产生高昂商誉的借壳过程中,欢瑞世纪实控人陈援的做法值得借鉴。原来,早在借壳上市之前,陈援已经通过《股权转让协议》成为*ST星美的实控人,然后再把欢瑞世纪相关业务注入上市公司,用自家的旧瓶装自家的新酒,自然不会产生商誉。笔者介绍并购新玩法,只是想为上市公司提供一条新思路,毕竟,悬在头顶的商誉减值风险就像一把利剑,一旦落下,公司能否承受住后果,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当A股商誉总量达到1.45万亿的天量,这只野蛮生长的黑天鹅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高度关注。未来,上市公司商誉监管只会更严格,并购重组不再像家常便饭那么简单。或许,上市公司努力做好主业,是比并购重组更靠谱的一条出路。
减值对上市公司打击太大,一旦暴雷,往往是上市公司难以承受之重。
当被收购方无法按期完成业绩承诺,上市公司不得不按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15年至2017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分别为77亿元、101亿元、264亿元。
截至今年11月27日,A股市场共有1,21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8年业绩预告,其中52家上市公司在业绩变动原因中提及商誉减值影响,锦江股份(600754)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2018年三季报显示,锦江股份总资产401.59亿元,净资产126.56亿元,商誉达115.2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为91.04%。虽然商誉与净资产比例没有超过100%,但在酒店行业排名第一。
20...
情有独上:
欧普智网的事大家清楚了吧。国资选择的是先股权转让控股,然后实现其他目的
bj8341:
欧普与上文所述根本不是一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