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上海莱士(002252)和当年的德隆一模一样 不知道牵扯多少公司
很可怕
网友回复
勤奋的小小子:
上海莱士控股股东之一的科瑞天诚这只“鸿鹄”,之志既不是卖药,也不是制药,而是做股权生意,并有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证明。上海莱士因此竟成了他们做股权生意的一块跳板、一副工具。
通过高转增,将上海莱士股本从1.6亿迅速扩充至49.76亿股,并身先士卒动用42亿元高位持续增持该公司股票,把市值从几十亿迅速炒到并维系在千亿附近,俩大股东就利用手中这些不断增加的而且市值泡沫很大的股份做质押,借走数百亿的资金,四处高价收购股权,并将收购来的股权置换成上海莱士的股份,而后通过出售这些股份完成套现。这股权生意的套路,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就这么简单。只因配戴了一顶“产业发展新模式”的时髦桂冠,竟就蛊惑了无数的蜂拥跟进者,结果是:坐庄的和跟庄的全都被困在了不胜寒的高山顶。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呀,原本要做的是割韭菜的事儿,却一不小心反倒成了被割的韭菜,这就叫物极必反。现在的窘况,说得客气一些,就属于“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企业,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的那一类,而且是其中问题突出的少数几个之一。
欢乐海岸哥:
掏空
勤奋的小小子:
论绩效,1)花了74亿元(还未包含募集的配套资金11亿元)购进国内三家血制品企业,4年过后,别说做乘法了,就连个简单加法都被其做成了减法。上海莱士2017年的6.15亿主业净利润中,已知有5.47亿元是该三家企业的贡献额,其余0.68亿元则是原有子公司的创利,相比其之前的2亿水平,下降了66%;2)大股东参加在2016年收购的英国BPL公司,至今未公布过净利润的信息,或是报喜不报忧使然;3)德国的Biotest是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亏损的现状有公开的数据可见。
更触目惊心的是,上海莱士去年8月29日《关于放弃参股公司股权优先购买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透露:科瑞天诚2017年上半年的亏损额高达51.69亿元!什么情况?至今不明。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社会的宝贵资源岂容任性挥霍浪费。至此,不禁要为《湖南拟推出一揽子驰援方案救市资金规模或超百亿》一文点个赞,只因其中提到:“目的是对遇到短期资金困难的优质公司进行紧急市场化救助,但政府也不想救助存在恶意圈钱套现迹象的上市公司”。
欢乐海岸哥:
空壳公司
勤奋的小小子:
上海莱士俩大股东以34亿多股,市值泡沫很高的股份作质押,借走了数百亿的资金,靠分享企业红利来还清这笔债务犹如天方夜谭,唯有靠所持股份的套现来偿还。一次次的重组谋划都是为了达到高位套现之目的。
这个套现如果真那么容易,去年同方欲在高位接盘就不会被否决,今年2月启动的收购天诚国际100%股权也不会折腾了大半年依旧寿终正寝。 此番整出个近400亿的并购大案,对方还是大名鼎鼎的基立福,就以为会有足够大的忽悠效应,又能让泡沫巨大的上海莱士股价沿着堰塞湖的水平面再飞上一阵子了。 而后又是一纸终止的公告,即宣告玩完了又一出皮影戏。情绪高涨的众家或在那时才恍然大悟,近400亿的并购大案,却原来从一开始就是个忽悠式重组的大典型,可惜的仅仅是自己,又错过一次高位抛出上海莱士,低位吸纳眼下明显超跌的绩优股之良机而已。
勤奋的小小子:
一纸《非约束性合作谅解备忘录》,明文约定:“本备忘录可由任一方于任何时间立即终止”,外加一句“本次预案不予披露标的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明是准备好了中国医药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并购案或最终成为一个忽悠式资产重组的大典型时,让你想追究都没辙呢。
老外基立福,配合上海莱士共同谋划一出标的为基立福旗下全资子公司GDS股权的置换交易,坐地起价,开口就是50亿美元,试图以抬高所谓的成交价诱导他人纷纷高价跟进,扮演的就是摊贩市场上那种“媒子”的角色,低劣之极。
上海莱士复牌之后连续两个一字跌停显示:现在的投资者已经不是那么容易受骗的了。对此,深感欣慰。
今后仍将继续关注上海莱士俩大股东欠下的数百亿债务究竟如何偿还,由谁来偿还。谁呢?当然是愿意掏现金买他们股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