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如何降低营业成本是光明乳业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以前没太关注过乳制品企业,但近年来外围形式的不确定,食品饮料消费行业成了股市的优选标的之一,乳业中伊利市值已经1800亿,所以目光自然落到了市值还很低才不到140亿的光明乳业上。仔细比较二者的财报,光明营收接近伊利的1/4,但为何市值只有1/13呢?再看看股价二者市盈率目前是接近的,都是24倍左右,所以市场是以赚的利润给了估值!光明净利润率只有4%左右,而伊利接近8-9%,区别就在这同样营收1元,自己为何只有4分的利润?再仔细比较期间费用,光明并不比伊利的比例高,但很明显其营业成本比例67.8%要远高于伊利的62%,所以关键在成本。按伊利的成本,三季度光明能省下10亿的钱就成为利润,差别不就是这10亿吗!伊利5.6万员工,三季度贡献687亿营收,人均122万,而光明1.27万员工,贡献171亿营收,人均133万,所以这方面没什么差别,要想更多产值只能再扩大产能并聘更多的员工。营业成本里面,乳制品制造其实二者的毛利率也很接近,都是35%,注意到关键的一项光明特别列出的牧业,20多亿的营收,毛利率只有10%,就这项利润就会少掉6-7亿!所以总体上觉得光明饲养奶牛的成本太高(难道伊利草原上就地取草几乎不要钱?),如何控制成本是他该考虑的问题之一,赚的钱多了,同样的市盈率股价就会有表现。当然如何扩大产能,增加营收是最主要的,包括降低财务杠杆(长短期借款40多亿),减少利息等(这次为子公司还
趋
为子公司还款能节省的年利息是6200万元,少了单位万。
评论来自电脑端
B
理性思考:现金增加对控股子公司的投资不是不好,而是现在做太晚了。1、与其他乳业公司的目前的外延扩张策略想违背。谁是对的?2、像新莱特那样发债替换不更好?用于还款的流动现金放银行也是有存款利率的啊。美元贷款利率相对于人民币贷款利率其实不算非常高。
好的方向:拆迁补偿款利用起来的措施;
不好的方向:国际乳业业绩持续向下,银行授信下不来了,逼的企业要拿真金白银出来还借款,其实是被动选择行为。投资一家银行都不看好的亏损企业,真的好吗?
评论来自电脑端
趋
国际乳业是用来控股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自己没有业务,他的亏损应当就是借款利息和员工管理费,自己有钱就不需要借,所以不是银行不看好的亏损企业。从财报上看,借款应该发生在2017年三季度,当时光明账面现金也就30亿,不借的话会影响到自己的业务开展,所以我自己觉得当时借是迫不得已,现在还是因为现在有余钱了。
至于选择继续借还是还,这个倒确实不好定论,若有好的项目投,肯定不还好,但是若项目一般回收期太长,不如还掉,短期对股价有刺激作用,增加的利润6200万元公司肯定减掉了银行存款利息差。外延收购产生商誉,回收期又慢,对股价短期不一定好事。
现在他准备扩展到华中,华南;品类再扩向冷饮,面包,餐前饮料也可打开增长瓶颈。我倒是觉得如果品质确实好,涨价6%左右(学习茅台)顾客能否接受?这样把成本就能覆盖掉。
评论来自电脑端
B
还是那句:不是不好,是太晚了,太被动了!须知茅台是行业第一,且不论行业区别,就体量以及市场地位来说,很多适用茅台的策略并不适合光明。光明目前姑且算第三,期望第一的伊利,第二的蒙牛都因为抢跑犯规或摔倒离场的话,太被动了。须知现在的伊利、蒙牛并不是因为在N年前等待光明摔倒,而成功后来居上的。最危险的是——光明在等待第一名、第二名摔倒的时候,第四、甚至第五名都开始超越光明了。
当然,不管怎样,近期都是利好。希望大家发大财。
评论来自电脑端
慕
牧场的位置不同,既要冷链优势,又要成本趋同,是不现实的,当然成本控制是一个大课题,但不是简单类比。
评论来自电脑端
不
一群书呆子,纸上谈兵。狗庄要拉就拉要打压就打压,纸上谈兵有用嘛。跌到7.1的时候没看到你唱多,一群托。
评论来自电脑端
趋
跌到7.1的时候我在做5元的光正集团,光正现在11元了太高了,所以重新找2020年有潜力的机构品种。再说那个时候光明的业绩不好,财报不好,机构品种财报不好就会跌。发这个贴好像也没明显唱多吧?光明甚至是乳业品种我还是第一次买,现在光明总仓浮盈2%。
评论来自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