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炒股学习网 - 专注提供股票金融知识

华为天才少年释放的信号

2020年8月12日  9:08:49 来源:168炒股学习网  阅读:67人次
股友临汇
发表于 财富号评论(cfhpl)
华为天才少年释放的信号

上周,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又刷屏了。

很多人好奇,

为什么这些天才少年,刚刚大学毕业就能拿到华为的百万年薪呢?

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其他人?

为什么四个顶级少年,有三个来自华中科大?

这里面隐藏着什么信号,会对我们的投资产生什么启示?

今天的文章,君临为你深度分析。

1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些天才少年,刚刚大学毕业就能拿到华为的百万年薪呢?

答案是:值。

君临看到网上有一些冷嘲热讽的,说这个计划就是任老拍脑袋的决策,乱烧钱,哗众取宠。

说这些话的人,真是鼠目寸光。

——他们完全不了解天才少年们的实力。

根据公开资料,华为的天才少年项目组在招聘时,至少要经过招聘顾问、业务线HR、数个专家团队、部门负责人、BG总裁等N个环节,一路打通关才能拿到offer的。

没有真材实料,又岂能征服华为的一众高手?!

至于评价标准,一致的参考就是,你在顶级刊物上发表了多少篇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

天才少年的标准是:起步8篇以上。

在如此短的求学时间内,就能有如此多的顶级论文发表,其研发创新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这样的少年,未来潜力无限,一个就可以顶一支军队。

任正非当年出来创业的时候,是做电器贸易的,也曾代理过电信设备。

做代理商其实很好赚钱,创业3年就帮他赚到了数千万元,一举还清了早年欠下的200万债务。

但任正非有个信念,不赚轻松钱,要赚最难的、研发创新的钱。

于是在1991年,华为只有50多名员工的时候,开始启动程控交换机的研发,这是一条充满艰险和未知的探索之路。

当时华为的核心团队成员,包括郭平、胡厚崑、孙亚芳等几位如今的轮值CEO、董事长,已是人才济济。

但研发的困难仍然超出了预期。

华为的员工数从1991年的50人,扩张到1992年的200多人,翻了数倍,成本开支巨大。

所有从贸易中赚到的现金流,都扔到了研发中,但技术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依然看不到尽头。

以至于,华为的7位创始合伙人中,有3位在这个时期离开了。

华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

数千万的研发经费花出去了,但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拐点出现在1993年6月。

当时,硕士刚毕业的李一男进入华为;

两个星期后,因解决了一项棘手的技术难题,被破格提拔为高级工程师;

半年后,1993年底,在李一男的领导下,华为“C&C08”大型程控交换机研发成功。

1994年,这款产品推向市场,1995年实现了惊人的15亿元的销售额,成为华为依靠技术崛起的里程碑。

同一年,李一男被提拔为华为中央研究部总裁、华为总工程师。

所以说,李一男值多少钱?

至少15亿啊!

那么,李一男又是什么来历?

15岁考入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即现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标准的天才少年。

这就是华为的逻辑:

在研发创新的征途上,一名天才少年能顶一支军队。

百万年薪,太值了。

2

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其他人?

我们梳理一下相关信息:

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按薪酬分为三个档次,分别为89.6万元-100.8万元、140.5万元-156.5万元、182万元-201万元。

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分别是钟钊、秦通、左鹏飞和张霁。

张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方向为AI for System。

左鹏飞,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方向为云计算、数据中心。

钟钊,华中科大读本科,中科院大学读博士,博士论文是《深度神经网络结构:从人工设计到自动学习》。

秦通,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无人机、机器视觉。

除此以外,还有多名公开披露的第二、三档次的天才少年。

姚婷,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存储系统研究。

何睿 ,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方向是计算数学。

林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是大数据。

李屹,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是建模语言设计与软件形式化方法。

王承珂,北京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博士,研究方向是手机电池功耗控制。

贾许亚,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研究方向是软件定义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智能化。

管高扬,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是物联网系统TinyLink 和「云-端」一体化开发系统。

丁聪,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入职华为消费者业务的鸿蒙操作系统团队。

张子杰,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入职华为云业务的高斯数据库团队。

顶薪少年张霁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

“我认为华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华为最看重的。

观察他们的研究方向,可以发现,

4个顶薪少年中,3个从事的是人工智能,1个从事的是云计算。

其余二三档少年中,同样集中在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库、操作系统等软件方向。

涉及华为当下主业——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硬件的,只有一个,负责手机电池功耗控制的研发。

很明显,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无论入职的是哪个业务团队,最终都将成为华为去年启动的“鸿蒙操作系统生态”的一员。

这里备注说明一下,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是科技部首批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

主要面向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和生命光电子三大领域,以三个重大研究任务(海陆空天一体化光网络、绿色高效光子循环与光子制造、脑连接图谱与类脑智能)为牵引,围绕集成光子学、光子辐射与探测、光电信息存储、激光科学与技术、能源光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多模态分子影像、生命分子网络与谱学等8个方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

华为大量招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毕业生,会不会跟当前热议的光刻机研发也有一定关系呢?

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3

2019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了操作系统鸿蒙OS。

如今刚好过去了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鸿蒙系统采取稳妥推进的方式,首先用在了智慧屏产品上。

智慧屏其实就是电视,或者说兼具一定办公性能的电视升级产品,传统上对操作系统的关注度不太高。

在华为业务中的营收占比也不大,因此成为了鸿蒙系统的试验田。

按照君临在其它文章中对华为的分析,其核心技术的攻关,通常是1-2年出商用产品,4-5年进入业界第一阵营。

如今刚过一年,根据规划路线图,今年鸿蒙OS将会升级到2.0版本,并且打通PC、平板、手表和手机等产品终端。

华为的全线终端产品,都会在今年拥有搭载鸿蒙系统的适配版本,并在海内外同步推进。

在前一段时间,华为也正式对外官宣,将会在9月10日正式召开华为开发者大会,发布全新的鸿蒙OS2.0系统,以及华为EMUI11系统。

算是确认了一件事,即使时间那么紧,华为依然在一年的时间里做到了。

当然,对于鸿蒙系统的实际体验,华为目前也没有很大的信心,内部的口吻是,华为手机仍然会优先选用安卓,只有在实在用不了的情况下才会采用鸿蒙。

确实,当初华为高端手机初出茅庐,搭载的首款海思四核芯片K3V2,也曾出现过发热卡顿、兼容性差的问题,被许多用户吐槽。

产品体验层面的问题,终究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减少犯错的。

但没有华为硬着头皮继续上的意志,又如何能有今天海思麒麟处理器的高光表现呢?

所以可预见,今年这个2.0版本的鸿蒙系统,仍将是比较粗糙的。

华为将采取一种谨慎的方式,小心翼翼的进行产品线的覆盖延伸,虽然也支持手机的适配,但应该不会贸然的大力推广手机版的鸿蒙系统。

8月4日,华为宣布正式启动了“南泥湾”项目。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南泥湾开展的大规模生产活动,目的在于克服经济困难,实现生产自给,坚持持久抗战。

华为用“南泥湾”命名的这个项目,包含笔记本电脑、智慧屏两大重点产品线。

智慧屏+鸿蒙系统,在去年就已经重点推广,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今年的618京东促销中,荣耀智慧屏X1获得了65寸的销量冠军。

也就意味着,今年的发力重点,将会是笔记本电脑。

一来,今年受疫情影响,远程办公需求强烈,带动了电脑的销量出现多年未见的红火。

二来,笔记本电脑在华为的业务矩阵中,地位比智慧屏要更高,整体销量规模目前已经仅次于联想,排名第二。

在笔记本电脑上全面搭载鸿蒙系统,可以提升系统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接受,即使有问题,用户也可以自行安装换回微软系统,负面影响相对可以接受。

4

对于华为来说,鸿蒙系统是不容有失的一场战役。

未来,鸿蒙将覆盖华为的所有设备,包括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耳机、汽车系统、机器人等等。

正如华为官网的宣传语说的那样,鸿蒙的目标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华为这样说,一方面当然是被美国所禁,未来没办法再用安卓系统的严峻局面所导致;

但另一方面,华为也不是打无准备之仗。

鸿蒙是一款“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基于微内核的设计理念,分布式模块,可按需扩展。

它的定位,实际上是物联网操作系统。

这跟5G通信技术浪潮下,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也是华为的天才少年们为何都集中在这些研究方向的原因。

从物联网操作系统出发,延伸到云计算、数据库、网络存储、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

少年们汇聚一炉,披荆斩棘。

华为的布局,早已超越了传统的通信设备、手机和PC电脑等硬件,放眼当今全人类科技产业的最高峰。

那种宏大,就如IBM在上世纪中期对计算机产业的开拓进取一般,令人惊叹。

那个时候的美国,先是面临日本在二战中的战争威胁,接着又面临苏联在冷战中的军事较量。

危机一波接着一波。

在两次对抗中,全国上下一心,发起了两次名流青史的科技大会战。

一次是历时3年,动员10多万人参加的曼哈顿原子弹工程;

一次是历时11年,动员30多万人参加的阿波罗登月工程;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两次科技会战的背后,IBM所起到的作用。

早在曼哈顿工程启动之前的十多年,IBM这个原先生产办公设备的企业就在纽约郊外筹建了一个实验室,投入对计算机技术的研发。

1940年代,IBM和哈佛大学联合研制成功“Mark Ⅰ”等型号的计算机,这成为了曼哈顿工程得以成功的重要技术支持之一。

1950年代,IBM进一步扩大研发投入,聘请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之一冯诺依曼作为技术顾问,攻坚大型计算机系统。

1964年,划时代的IBM360计算机问世,并且很快就投入到了阿波罗工程之中。

可以说,没有IBM在这20年中的科技攀越,就没有美国曼哈顿、阿波罗两大工程的胜利果实。

而IBM付出了什么呢?

5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比曼哈顿工程的25亿美元更多一倍,烧钱堪称惊人。

收获了什么呢?

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包括6个诺贝尔奖得主,6个图灵奖得主,19位美国科学院院士,69位美国工程院院士。

1960-1970年间,IBM平均30%的年复合营收增长。

1969年,IBM在计算机市场份额高达70%,当时的市场格局被称为“IBM和七个小矮人”(七个小矮人分别指Burroughs、UNIVAC、NCR、Control Data、Honeywell、通用电子和RCA七个公司)。

今天美国整个高科技产业的超凡地位,都得益于IBM当年的那一次科技攀越。

而今天,华为所做的事情,正是类似。

海外市场受挫只是暂时的,这迫使华为将经营重心转回国内,深耕本土市场。

为了生存,不得不开拓更多的业务线。

从传统的通信设备、消费电子、企业设备三板斧,提升到覆盖整个IT产业的全产业链。

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云计算到人工智能,从光刻机到机器人,只要是代表科技发展方向的,中国存在短板,美国要封锁的领域,都将是华为的开拓方向。

5

最后,说下基于此的投资逻辑。

根据前面的分析,鸿蒙操作系统是当下阶段华为攻坚的重心,推广将按照以下规划展开。

2019年:智慧屏;

2020年:笔记本电脑;

2021-2022:智能手机、智能音箱、耳机等;

未来:智能汽车、VR眼镜、机器人等。

这会是一个重要的科技股投资机会,不过,由于这主要是软件生态的自主替换,所以对应的投资机会也将主要落到能适配的国产软件上。

以下提供A股部分华为生态的软件合作伙伴如下:

1)鸿蒙系统:北信源、常山北明、中科创达、诚迈科技等;

2)华为鲲鹏:中国软件、太极股份、长亮科技、东方通、万兴科技、拓维信息、东华软件等;

3)HMS应用层:

网达软件(华为视频)

彩讯股份(华为邮件)

掌阅科技(华为阅读)

四维图新(华为地图)

超图软件(华为地图)

科蓝软件(华为钱包)

迅游科技(华为游戏)

梦网集团(华为生活)

国农科技+北信源(信息安全)

(来源:君临汇)

评论专区
   本站有缓存,一般1小时内能看到您的评论
相关文章:
168炒股学习网
一家专注为中小股民提供炒股入门知识的网站!
我们相信客户至上,并真诚为您服务!祝您投资愉快!
商务合作微信QQ:765565686,联系人:陈经理
版权所有:168chaogu.com,粤ICP备140986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