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把握充电桩建设新机遇时间:2020-08-1811:56:22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把握充电桩建设新机遇时间:2020-08-18 11:56:22 来源:人民网 编辑:刘芷言 李梦丽(实习)只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共同驱动,让充电桩建设更快更稳更好,才能助力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推动未来交通加速到来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成为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前不久,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产销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的新能源汽车超过450万辆,占全球50%以上。
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的背后,充电桩建设功不可没。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2万个,过去5年,车桩比从8.8∶1迅速下降至3.1∶1。
尽管总量令人振奋,充电配套不断改善,但行业短板依旧不容忽视。
从私人充电桩来看,受限于车位不足、电力负荷不足等原因,安装率偏低,目前约有31.2%的新能源汽车未能随车配建充电桩;从公共充电桩来看,燃油车占位多、市场布局不合理、故障率高等,影响着用户的充电体验。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保障,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接着民生,关系着新能源汽车能开多远;一头联结着产业,关乎新能源汽车行业能走多好。
近年来,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配套领域政策不断完善,助推充电桩产业步入快车道,但要想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化解“私桩不够用、公桩不好用”等难题,还需以创新作动力,实现产业跃升。
在管理上下功夫,寻求创新解决之道。
实现车桩相随的产业目标,还需在规模上持续发力,倘若能通过管理创新盘活存量资源,不失为有效缓解充电难的一剂良方。
比如,一些地方面对老旧小区局促空间,通过挖掘现有资源,优化闲置空间,下绣花功夫进行精细管理,为新能源汽车腾挪出充电车位。
解决公桩的油车占用和故障问题,也可采取加强公共停车场的人员巡逻、加大运营商定期检查的力度和频次等方式。
不断探索管理创新,对于补上充电桩建设和使用短板,有效且紧要。
在技术上多发力,以新手段破解老问题。
早在2015年9月,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便为我国充电桩建设划定明确路径,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事实上,借助智能化技术手段应对充电难问题正在各地落地见效。
在北京,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联盟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成功为解决“在哪建”“建多少”难题提供数据支撑;在成都,一些充电桩运营商探索运用智能地锁、APP一键提醒挪车、开启超时占用费扣款功能等技术手段,让充电桩使用更为高效。
用好智能技术,才能精准挖掘充电桩建设和使用的潜力。
在模式上大胆摸索,用多元举措实现共赢。
无论是拓展私人充电桩的“增量”还是优化公共充电桩的“存量”,归根到底是要解决充电难问题,在着眼充电桩建设的同时,也不妨探索充电新模式。
从现有实践来看,换电模式正在兴起,共享充电桩、车网互动等新模式也不断涌现,为缓解充电难拓展了新思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
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充电桩建设正迎来新的机遇。
未来充电桩建设不只是基础设施建设,还将与通信、云计算、智能电网、车联网等技术融合,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进程。
只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共同驱动,让充电桩建设更快更稳更好,才能助力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推动未来交通加速到来。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18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