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炒股学习网 - 专注提供股票金融知识

上海话中出现了哪些新词汇?

2015年12月23日  18:20:21 来源:168炒股学习网  阅读:3331人次
网友提问:上海话中出现了哪些新词汇?

时代变迁,上海人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所没有的新生事物,语言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词汇,像是”月光族”(把每月的工资全部潇洒地用光的那些人)、”绝代佳人”(结婚不要小孩的自由女性,也指不能生育的女性)等等。除此之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还出现了什么新词汇呢???

专家回答:

上海话中出现的新词汇

自上海在19世纪中叶开埠以后,它便以开放的姿态,努力吸收外来的新事物,并将之与本民族传统的东西相融合,使产生一种具有活力的新事物。这说是上海的“海派”特点和风格。上海的语言发展同样如此,由于上海是五方杂处之地,又是中西交汇之都,各种语言和新事物都汇集于此,上海人对这兼容并蓄,然后不断地从中产生出形象生动的新词汇来,同时也不断地淘汰掉一些过时了的旧词语。

例如对事物的称赞,起先用“好”、“崭”,后来用“嗲”,用“顶脱”,现在又用“勿在太好噢”。对于人的形象,起先用“卖相”,后来用“台型”,“招势”,现在用“番司”(FACE英文“面目”的音译)以前做工作不负责任,上海人用一个“混”字。两人见面,甲问乙:“现在在哪里工作?”乙回答“在××厂瞎混混.”现在这个“混”字又淘汰不用了,流行“捣浆糊”,一词”这 3个字好像很实用放在很多场合都好用,是如今使用频率颇高的新词汇。如:“没关系,阿友!”此句话表示轻蔑,骂人语,类似广东人骂的“搅屎棍”。另外,人们表示高兴时也说:“我们一起跳舞,捣浆糊去.”人们表示谦虚时也说:“阿拉捣浆糊呀!”人们批评一件事、一篇文章、一个人,都可以用捣浆糊来表达。

据说这个词最初是从股民那里产生的,这种捉摸不定的流行词语,很能表现上海人的海派心理和风格,当然这个词是否有生命力,尚待时间的考验。但它的流行决非偶然,是与上海市民求新求奇的心理和审美观分不开的。上海的话词汇变化迅速,往往使人不争其含义。

清畹香留梦室主《淞南梦影录》:沪上方言,有不可解者:称龟子曰嘉定老先生,称鸨妇曰父兄娘;称挑夫曰野鸡;称蜂蝶媒曰拉皮条,称狎客之偶一至者,曰丹阳客人;称局赌害人者,曰牌九司务;称大言诳人者,卖野人头;称妓家佣曰烧汤。袭谬承讹,莫可解说,即问之老于洋场者,亦不能缕悉原委也。

文中所说的方言词汇,有些是带有行业性质的秘密语,有些是新出现的词语,有管怎样,这些词汇都是传统上海方言中所没有的,由于西方经济文化在上海的勃兴,而产生种种新的上海话。

上海话大胆吸收各种新的词汇,形成了生动、形象、具有活的的海派语言特色。

商业经济十分发达的上海,其商业语言亦非常丰富,有的已成为上海话中的常用词汇。

“吃价”,其意为“吃得开”,如讲某商品紧俏,可说:“这个东西蛮吃价的”。原来是讲商品经得起价格的考验,能卖个好价钱,后亦可指人吃价。

“详盘”,是指那些不聆市面而又容易被骗上当的人。详盘一词,与旧上海商业有关,如今已十分流行,既可作骂人语,又可作自嘲语。

“皮包公司”,指无固定的办公地点,无因定资本,又无定额人员的买空卖空的单位可个人。旧时一般人指个人,现在亦称这类单位,戏谑其仅有一皮包也。

“掮客”,是供求双方的中介人。旧是他们为需要产品者找到质源,被称为正当职业。50~60年代被人称之为信誉不佳的投机商人。

“黄牛”,原指承担经济损失者,无力或拒绝赔偿经济损失者。现亦指在街上卖国家不允许买卖的有关商品和票证.证由此派生出黄牛肩胛(指不负责任)、黄牛伯伯(指不讲信誉的人)、“洋行小鬼”(执业于洋行,而其职业位不高者)、“世外快”(指得意外好处)、 “崭货”(品质优良的货物)等等,这些商业用语,已大多溶入人们日学经常使用的上海话中去了。

上海由于行业、帮会林立,他们的行业语也慢慢融进上海话里,将原来带有不良色彩的部分逐渐变化,使之成为公众都能运用的新词汇。

上海在30年代就已流行各种俗语,这中间包含着:“白相人”的江湖语;和“洋场不年”的海派语;还有“生意人”的隐语,这些语言有的已成为今天使用十分普遍的词语了。例如:

“七弗搭八”,指言语无绪。

“息讨好”,指善折马屁。

“照牌头”,指预算之事或钱稳到手。

“远期支票”,指不能总现之言。

“滑头”,指诋人之好,作逛语或物之,徒具其表。

“码子”,指男子。

“掉枪花”,指受人委托而变更舞弊者。

“装筒头”,指本无基事而有意载赃,藉以敲诈。

“老毛”,指西方人。

“扳面孔”,指撕破脸。

“小开”,指店主之子。

“捞锡箔灰”,指索娶不正当的钱财。

“老门槛”,指人之精明。

“半刁子”,指阴阳怪气不负责任的人。

“搭讪头”,指临时加入别人谈话之中。

“搭浆”,指事情不好办。

“撕烂污”,指事至不可收拾,一走了之。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语言原来虽为行业,帮会的语言,但由于人们觉得更能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于是,就借用过来,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了.又例如60年代,沉渣泛起,流氓语言横飞,一只鼎(原指流氓中最有本事的人)、拉三(指女流氓)这类出自流氓之口的语言甚多,一般正直的上海人耻于说这类词汇,但慢慢地对人们才发现唯有这种语言,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这些流氓的特证和行为,于是人们理直气壮地使用了这些语言,并不再为使用语言而感到羞愧.如今,这类语词已在上海话的有关词书上出现了。

这种现象同时也表明了上海话为很大的包容性,能化解一部分带有局限性的语汇,而使之成为众人普遍使用的语言,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海话,使其成为一个活的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语言现象。

上海话如今更开放,吸收各种术语和彩语,以丰富其表现内容。“烫平”是一服装加工的术语,现在学用来表示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对方完全接受或赞同.如有人说:’这件事情已经烫平了”则表示事情已经办妥,而且很成功,较之传统的其他词汇更有时代气息。

“充电”是一物理术语,时下已用得很多,而且首先在文化圈开始流行起来,然后传给其他人.此如说某人’应该充电一下”,则表示他不称职。需要通过充电来自我完善。

近年来,股票成了上海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股票方面的术语也开始进入口语,成了上海话的一个组成部分。

“立升”是一容量单位,现在也成了股市术语,是指买股票的资金很雄厚,同时也表示一个人能力的大小。

“割肉”是将股票以低于自己买入的价格抛出.因为蚀本就像割掉自己身上的肉一样,令人感到痛苦。

“摇庄”指买进的股票已上涨,卖出即可有利可图。

“肉刀”指买进的股票已上涨到相当高的幅度,卖出可获得厚利,就像一刀斩下,可得一大块肉一样。

“抢跑道”指抢在别人前面买进或卖出股票。

此外还有“米”(指购买股票的资金)、“只”(题词,相当于万元,如一只米,即一万元)、“档”(量词,相当于元,如说“股票往上头跑了十档”,即股票上涨了十元)、 “跑脱”(指买出股票)、“踏空”(末及时买进股票而末赚钱)、“坏”(指亏)、“分”(指人民币,如说“分挺”,是指钱多)等。此类术语甚多,有些是股票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股民的自我创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到一两个新名词或新术语。

上海的口彩语也很多,并有自已的特色.以前搬家有先拎炉子进门的习惯,炉中火正旺,人们会说:“家丁兴旺”。如今有人搬进新居时,总让竹竿先进家,意为“节节高”;竹竿最好是青皮的,象征“青去直上”.搬家时,如逢下雨,人们则会说:“雨天搬家最好,这叫有财有势。”势、水,在上海话中同音,而受人的喜欢。过年时,孩子不小心打碎碗盘之类的东西,父母则说“碎碎(岁岁)平安!”招待客人吃饭时,有人将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主人不但不气,反而会很高兴,以图个“筷落(快乐)无此”的吉利。类似这种口彩语,还有很多,都是与具体的民俗事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参考资料:http://www.xlmz.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778

评论专区
   本站有缓存,一般1小时内能看到您的评论
相关文章:
168炒股学习网
一家专注为中小股民提供炒股入门知识的网站!
我们相信客户至上,并真诚为您服务!祝您投资愉快!
商务合作微信QQ:765565686,联系人:陈经理
版权所有:168chaogu.com,粤ICP备140986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