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收听第134期《华夏理财早播间》,早间5分钟,陪您话理财。
小夏今天和您分享理财那些事儿。
不知道大家有听说过“存款搬家”这个词吗?大意指的是居民将储蓄存款从银行取出,转而投向相对收益较高的房产、股票等资产类产品的自发性行为。
如今,居民“存款搬家”的现象又在发生。
(来源:百度百科)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803亿元,同比少增5617亿元。
其中7月居民存款下降7195亿,下降幅度超季节性,同时非银存款大增1.8万亿。
市场分析认为,从存款结构来看,居民存款“搬家”的现象较为明显。
(上述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12)
小夏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股市和楼市,谁将更受益于居民存款“搬家”呢?
01
居民存款“搬家”现象较为明显
根据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7月份人民币同比少增5617亿元。
有观点认为,存款增加规模较少,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下滑,导致了存款增速也随之放缓。
从存款结构来看,居民存款“搬家”现象较为明显。
居民存款减少7195万亿元,同比多减6163亿元,明显弱于季节性。
在此同时,非银存款7月增加1.8万亿元,同比多增4600亿元,明显高于季节性。
(上述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12)
居民存款“搬家”,有可能是进入了股市,也可能是通过首付方式进入了楼市。
那么当前情况究竟属于哪一种?股市和楼市,谁会更受益于居民存款的腾挪呢?(上述来源:华尔街见闻,2020-08-12)
02
房贷没有明显放量增长,炒房者没有大规模回流
先说楼市。
大家都知道,现在一掷千金全款买房的“土豪”是少数,更多人还是通过首付+房贷的方式买房,因此,个人房贷数据是否增长往往是体现楼市是否火热的重要指标。
而房贷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增速都在下降,房贷增速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收窄的态势。
虽然目前我们不知道居民“存款搬家”中具体有多少流向了楼市,但房贷没有明显放量增长,至少说明存款作为购房首付的撬动效应表现一般。
(上述来源:华尔街见闻,2020-08-12)
03
部分居民存款可能流入股市
再说说股市。
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因为股市行情火爆,居民拿出银行存款投向股市的类似现象。
例如在2015年4、5月牛市期间,居民存款就通过直接参与股市二级市场或打新股、间接申购基金及理财产品等方式进入股市。
回到现在,有观点认为,居民存款的减少部分,可能就以证券保证金的形式体现在非银同业存款中。
这个观点主要有三点支撑:
首先,最近A股持续震荡,但成交量依然维持在万亿水平,说明有增量资金进入了股市。
其次,前期的股市上涨,催升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为股市注入了不少新鲜血液。
据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沪深两市新增投资者数为154.9万户,同比增加近五成。
新入场的投资者开户十分踊跃,7月初甚至出现了股民在网上视频见证排长队的情形,由此看来,7月新增投资者的数量可能会更为可观。
第三,7月新基金发行创出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
截至7月31日,7月份新基金发行规模达到5389.4亿元,超越上一轮牛市2015年5月份的发行规模3025.74亿。
无论是股市高成交量,还是开户数与新发基金数,都一定显示出当前股市的热闹,结合7月以来偏股型的爆款基金频出来看,意味着部分居民存款可能流入股市。
(上述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12;中国基金报,2020-08-02;证券日报,2020-07-30)
04
楼市和股市后续如何走?
聊完了过去,再说说未来,站在当前时间点,楼市和股市后续会如何走呢?
楼市方面,有观点认为,在没有房贷大幅放量和购房首付比例宽松的前提下,预计年内主要城市二手房价格不会出现明显上涨,再综合考虑房贷利率因素,房产综合回报率(价格上涨+租金回报)预计仍将低于权益资产和固定收益产品。
(来源:华尔街见闻,2020-08-12))
股市方面,尽管A股目前处于震荡行情,但大多机构依然坚持股市震荡属于短期行情,长远来看不改牛市行情的观点。
虽然8月以来市场震荡,短期内股市赚钱效应有所弱化,居民存款流入股市的速度可能放缓。
但中期来看,随着理财破净值现象日益普遍,以及货基收益率处于低位,居民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可能是大势所趋。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2020-08-11;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12)
听完今天小夏的分析,不知道在这场居民“存款搬家”潮中,大家的存款又流向了哪里?是否又有了新的计划呢?
好了,今天的《华夏理财早播间》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构成对于投资者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
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
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市场有风险,投资者需谨慎。
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
(来源:人工智能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