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订单几呈凝固状态。
香橙会研究院获悉,仅青岛一单200台物流车需求被上海某企业摘得,且已于7月份收到预付款。
行业翘首期待的氢电版“十城千辆”政策细节近期出现愈发细化的信息,料正式文件颁布后,将引爆多地订单大规模释放,仅张家口和北京两地,预计就将有超过4500台车排队等待。
1
北京要当带头大哥
北京方面,以往北京给市场的印象是氢燃料电池行业相关企业有很多,还都是“老字号”,但产业支持力度不够,大城市对发展氢能似乎没有太多兴趣,连燃料电池汽车进城都受限。
可今年4月份,《关于征求(征求意见表)意见的函》流出之后,北京市的动作明显多了起来。
6月5日,丰田联合亿华通(688339.SH)、中国一汽、北汽、广汽、东风汽车五家企业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
该公司主要业务为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投资总额约3.3亿元人民币。
6月10日,北京市经信局出台《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对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明确提出:探索推进氢燃料电池、液体冷却等绿色先进技术在特定边缘数据中心试点应用;在集成电路、氢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探索组建1-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电源、产业平台和汽车方面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建设。
8月8日,大兴区政府与清华工研院等单位宣布,在大兴区启动建设氢能示范区,在今年年底前,该示范区一期将建成一座日加氢能力高达3.6吨的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示范站。
这些频频出现的消息涉及政策、企业、园区、基础设施等各个层面,全链开花,动辄也都是大手笔。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氢燃料电池这个新的能源领域,一线城市此前顾虑是很重的,观望情绪居多,现在已表现出带头示范、探索的劲头,这个趋势很好。
一位对首都申报“十城千辆”示范城市方案制定较为熟悉的人士对香橙会研究院表示,到2023年末,北京市的氢能车辆投放规模预计会定在3000台以上。
2
张家口仍有至少1500辆待执行
张家口的情况在全国最为特殊,为服务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很早就启动氢能城市建设,经过几年来对制储运加和运营等环节的小规模测试,大范围建设运营正在铺开,建设周期集中在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全年。
今年三月份,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张家口氢能保障供应体系一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冬奥会期间运行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达到2000辆,需要制氢产能每天达到34.1吨。
为满足上述目标,张家口市规划2020年底前建成10座加氢站,2021年6月底前再增加6座。
连接起北京和张家口的,将是一条大兴机场-北京城区-昌平-延庆-张家口的加氢站走廊。
根据新华社今年7月份的数据,张家口市现有氢燃料电池公交车199台。
其他类型车辆数量尚无确切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1年多的时间内,张家口市将至少新增投放超过1500台氢燃料电池车辆,以达到冬奥会前2000台的目标。
更远期的,2019年发布的《氢能张家口建设规划(2019—2035年)》中提出,将氢能产业发展成张家口市重要支柱,到2021年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氢能城市,到2035年建成国际知名的氢能之都。
总量目标是2021年、2025年、2030年、2035年全市氢能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分别达到60亿元、260亿元、850亿元和1700亿元。
张家口申报“十城千辆”示范城市计划目前未知,相关人士称张家口对申报成功是“志在必得”。
即便不参与申报,或最终没有进入示范城市名单,对张家口的氢车上路进程应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在2023年底前的这两年半示范期内,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将主要由张家口和北京双轮驱动。
氢能技术的全方位示范试点,将把张家口打造成一座“未来城市”和“理想城市”,北京更多扮演技术策源地和商业化探索角色,车辆上路的现实经济目标预计会更加迫切。
换句话说,张家口即将呈现的,是多年以后我们的生活状态,而北京则需要通过运营把账算清楚,把性能跑出来,如何让“未来城市”现实、经济、可行、可靠,让理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