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裴昱 北京报道
广受各方关注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第五张离岛免税牌照归属问题,尚未有最终官方结论揭晓。
不过,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中出服)已经正在“全力筹建”海南离岛免税店。
中出服的免税业务开始于1980年,目前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家以医药健康产业为主的中央医药企业。
记者了解到,中出服方面已经开始招聘海南离岛免税店的工作人员,其中既包括招采、运营条线的高管,也包括一线销售和服务的工作人员。
市场流传的招聘信息显示,中出服离岛免税店的位置也已确定,选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鸿洲广场,临近鸿洲码头、凤凰岛中央商务区。
此外,中出服还新增注册设立了“中服(海南)运营总部有限公司”、“中服(三亚)免税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
“中服”是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除“中出服”之外的“另一个简称”。
中出服在全国范围内,是拥有免税经营资质的八家企业之一。
不过,由于免税属于国家授权经营,对不同的企业,其免税的经营范围,由监管部门对企业进行授权时加以确定和限制。
多位免税品行业内人士都告诉记者,中出服在此之前,只能经营市内免税店。
所谓市内免税店,是指开设在市内的免税店,消费者在店内采购付款,在机场等口岸提取商品的模式。
在现有监管框架下,中出服和港中旅拥有经营面向180天内有出入境记录的中国公民的免税店的牌照。
业内公认,按照现行监管要求,市内免税店销售的商品品类十分有限,其经营状况较为“惨淡”,在免税品经营的四种模式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离岛免税”,会带来新的可能。
按照现行监管框架,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免税牌照,需要单独发放。
在王府井(600859)获得了多年以来第一张新增免税牌照后,海南两家国资公司又获得了两张海南离岛免税业务的牌照。
此时,受到海南离岛免税额度提高至10万元的利好影响,海南离岛免税市场十分火热,近日,甚至有市场消息称,海南的离岛免税店“一天能够卖出一个亿”,这足见第五张离岛免税牌照的市场价值。
今年8月,海南省商务厅厅长陈希提出海南拟建3家免税店,其中1家凤凰机场店,2家市内免税店。
除两家海南国资企业刚获得离岛免税经营牌照外,另外一家市内免税店,将采用招标等市场化竞争方式,引入一家省外免税品企业经营。
这即是“第五张离岛免税牌照的来源”。
记者了解到,这一工作是在海南省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的有关文件要求,通过组织招标等市场化的方式来遴选市场经营主体的。
招标的结果,将上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商务部审核后,再按程序批准。
同时,海南省财政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曾于2020年7月发布通知称,未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海南省批准,任何企业不得擅自发布在海南设立离岛免税购物店开展免税品经营的相关信息。
违反规定的,海南省有关部门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据了解,这一工作的原则是,“有限引入适度竞争,提高离岛免税经营服务质量”,而这也是中央层面有关监管部门的精神和要求。
如果中出服的三亚离岛免税店完成筹建并开业,那么,未来海南国际旅游岛将有多家免税品经营市场主体,常年以来“相对垄断”的经营局面将被打破。
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免),在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离岛免税方面,拥有支配性的优势。
2008年时,时任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省长罗保铭与国旅集团董事长盖志新会谈,同意支持其所属的中免在海南开设新型市内免税店。
而后,中免在三亚设立了综合免税购物城,也就是现在的三亚海棠湾免税店。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免税店,2019年,其免税品收入101.74亿元,占海南省免税销售额的75%。
除了自身经营的三亚海棠湾免税店,中免完成了对海南本地的免税企业海免的收购。
在通过收购海免获得了海口机场免税店之后,中免方面还计划在三亚机场继续开设免税店,经营免税业务。
至此,通过离岛免税牌照的发放,未来的海南离岛免税业务将形成中免——海免、海南两家国资公司以及中出服海南离岛免税店共同竞争的格局,垄断局面将被打破。
而此前多年,海南离岛免税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除了离岛免税额度有限之外,垄断经营带来的运营和服务水平不高也是主因之一。
市场竞争,将在未来解决这一问题。
此前,《中国经营报》记者曾注意到,投资中出服的凯撒旅业,在市场传出海南方面将发放第五张离岛免税牌照消息前后,股价快速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