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理财变局

2020年10月10日  11:25:16 来源:168炒股学习网  阅读:132人次
股友营报
发表于 财富号评论(cfhpl)
A股上市公司理财变局

本报记者 陈嘉玲 北京报道

降温、违约、新进者,A股上市公司理财江湖正悄然生变。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规模下降将近两成。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创46个月最低水平,结构性存款、信托等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选择。

今年前三季度(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29日),共有69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308笔信托理财,认购总规模约为156.57亿元,涉及超过40家信托公司。
年内上市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收益率最高达11%。

值得一提的是,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上市公司“踩雷”理财产品的事件呈现频发趋势,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大额举债同时高额理财的举动亦受到监管重点关注。

理财规模连降:结构性存款逆势微涨

在2018年创出峰值后,近两年来上市公司“理财热”持续降温。

以2010年胜利精密(002426.SZ)购买理财产品为起点,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数量和金额日益高涨。
至2018年底,沪深两市1311家上市公司理财规模飙升至1.79万亿元。

然而,自2019年以来,上市公司理财热情逐渐退却,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家数、持有理财产品数量、认购金额规模这三项指标均同比下滑。

《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Wind数据发现,截至2020年9月29日,年内认购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共有1058家。
这些A股上市公司累计购买并持有理财产品12837只,较去年同期的17258只减少25.6%;认购总规模合计达9160.6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1万亿元同比下滑近两成。

对于上市公司理财降温,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是宏观大环境趋紧,一些上市公司“手头并不宽裕”,且上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环境波动较大所致。
二是理财收益率明显下滑、信托产品违约频繁等,使得部分企业对理财更为谨慎。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8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6%,环比下降2BP,同比下降32BP,创近46个月新低,且接近近十年最低收益水平。

东方金诚发布的报告称,从资产端来看,随着银行净值化转型的持续推进,新发理财产品将以配置固收类产品为主,较难配置高收益的非标资产。
长期来看,银行理财收益率仍将进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理财大户们”大幅减少“剁手”也为上市公司理财降温做出了主要“贡献”。
今年前三季度累计购买理财规模超过10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245家,较去年的303家减少了58家公司。

从累计理财规模前十位的上市公司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和2019年前三季度的规模合计分别是1443.98亿元和1569.99亿元,同比减少了126亿元。
去年理财规模排名前列的10家上市公司当中,除了欧普照明(603515.SH)和江苏国泰(002091.SZ)有所上涨外,其余8家上市公司的理财规模均同比下降。
并且,这10家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的理财规模合计减少了66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财热”退却的同时,结构性存款成为上市公司年度最喜欢的理财产品,其规模较2019年同期的6321亿元逆势微增46亿元。
截至三季度末,899家上市公司购买了结构性存款,规模达6367亿元,占上市公司理财总规模的七成。

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主要与部分企业使用低成本债务性融资购买较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进行空转套利有关。
短贷、票据、短融的利率很低,而结构性存款价格是刚性的,因此衍生出套息空间。

信托“打开销路”:收益率最高达11%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共有69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308笔信托理财,总规模约为156.57亿元,涉及超过40家信托公司。

根据历史数据,去年同期,共有84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431笔信托理财,总规模约为211.63亿元,涉及超过30家信托公司。

尽管购买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家数、次数和规模都有所下滑,但是,涉及的信托公司却增加了10家。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在上市公司中进一步“打开销路”。
其中,中融信托、平安信托、民生信托、爱建信托、上海信托等颇受上市公司青睐。

不过,往年最受青睐的中融信托,战绩却略显不佳。
今年以来,16家上市公司认购中融信托的产品58笔,累计金额达到26.13亿元,占总规模的10.94%。
去年同期,则有27家上市公司认购中融信托的信托产品89笔,累计金额达到38.71亿元,占总规模的23.25%。

事实上,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行,跌破7%,8月份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6.81%。
尽管如此,信托产品仍然是上市公司寻求高收益的理财选择之一。
其中,久期灵活的现金管理类、金融类和收益率“扛把子”的房地产类信托深受偏爱。

现金管理类方面,平安信托的“周周成长债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恒生电子(600570.SH)连买21次。
“真爱粉”兆驰股份(002429.SZ)则连续16次认购上海信托的“现金丰利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累计购买金额19.57亿元。
2019年其认购次数和金额更高,分别是30次和23.93亿元。

房地产信托方面,微光股份(002801.SZ)、吉华集团(603980.SH)、西安旅游(000610.SZ)等上市公司均认购了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7%~8%之间的信托产品。
比如,西安旅游购买了“光信光坤优债2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长安宁咸阳恒大帝景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认购金额分别是8500万元和1.5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则高达11%和10%。

消费金融信托、政信类信托产品则得到了云意电气(300304.SZ)、南方轴承(002553.SZ)和弘业股份(600128.SH)等公司的“投票”,其预期年化收益率大约在7.5%~7.8%之间。

事实上,根据用益信托研究院统计数据,8月份,金融类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位列第一,占比超四成。
9月21日~25日一周,金融类集合信托产品募集规模再超百亿元,达116.75亿元,环比增加46.12%。
金融类和房地产类集合信托产品所募集资金占总规模的八成以上。

风险暴露:踩雷信托、交易所质疑

今年以来,信托行业风险事件逐渐暴露,备受市场关注。

用益信托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信托行业发生违约的次数就高达159起,单月信托发生违约次数分别为5起、5起、49起、41起、26起,33起,涉及违约金额共计约939.6亿元。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踩雷”理财产品的事件呈现频发趋势。

9月28日晚间,ST明科(600091.SH)发布有关委托理财收益逾期的公告。
公告称,新时代信托无法按约定向公司分配2020年6月24日至2020年9月21日的季度收益1360.33万元。

记者注意到,今年6月份和7月份,ST明科认购“新时代【恒新 6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共计2笔,合计投资本金7.2亿元。
对于理财收益逾期一事,ST明科表示,可能对公司2020年度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具体影响程度尚无法准确判断。

此前,上市公司西水股份也因“踩雷”新时代信托,遭遇股权大幅波动。
根据西水股份(600291.SH)的公告,其2020年9月3日到期的“新时代信托蓝海1274号”,本息合计13.12亿元均未收到。

今年以来,信托产品逾期增加导致上市公司“踩雷”。

事实上,去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先后踩雷“良卓资产稳健致远票据投资私募基金”“华宝宝升宏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安赢42号”等多款理财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理财产品逾期问题外,不少上市公司的理财情况还受到了交易所的问询和关注。

比如,迅游科技(300467.SZ)在半年报问询函中,被监管要求披露“理财产品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到期期限、底层资产、投资收益率、投资决策方式等,并说明是否存在到期无法收回的情况,是否存在流向关联方的情形”。

上市公司大额举债的同时,大额购买理财产品的合理性,通常也是监管部门问询的重点。
供销大集(000564.SZ)、齐峰新材(002521.SZ)均收到此类问询函。

比如,齐峰新材2019年末的理财产品余额为7.8亿元,投资收益2522万元;公司有息负债主要为短期借款,余额为3.81亿元,产生的利息费用为2097万元。
也就是说,其理财产品在2019年的收益率约为3.5%,带息负债成本则约为5.5%。
对此,深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齐峰新材结合报告期内融资成本、理财产品收益情况等说明公司委托理财金额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情况。

(来源:中国经营报)

相关文章:
新手入门推荐
168炒股学习网
一家专注为中小股民提供炒股入门知识的网站!
我们相信客户至上,并真诚为您服务!祝您投资愉快!
商务合作微信QQ:765565686,联系人:陈经理
版权所有:168chaogu.com,粤ICP备140986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