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炒股学习网 - 专注提供股票金融知识

国海证券债券违约事件闹大了,很多机构年底要疯了!

2016年12月22日  11:58:42 来源:168炒股学习网  阅读:3109人次


随着国海证券债券违约事件更多细节曝光,更多机构疑卷入其中,事件还在不断发酵,让人对接下来的行情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充满了忧虑……

闹大了!可能是件“窝案”


17日,一份据称是国海债券与相关机构商讨债券交易违约后续处置的会议纪要在网上流传开来。不少吃瓜群众发现,“受害人”原来不是某行,而是很多行、很多券商、很多机构……

“这下子,事情怕是要闹大啊!一时间,一种危机感油然而生!”一位做债的小伙伴感慨道。

前述会议纪要显示,12月15日这天,国海证券与一众机构在北京腾达大厦25层国海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办公地一连开了三场会。仅会议纪要上列出的机构,就包括联储证券、五矿证券、联讯证券、华福证券、东吴证券、华林证券、南昌农商行等。

有媒体报道称,此事涉及机构或不少于22家。业内则有传言称,涉及机构还在增加,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估计已超过200亿规模,浮亏超过7个亿。

据小编了解到的信息,国海证券对此事件似乎也是一头雾水,甚至到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机构、多少债券涉及此事。

18日,小编致电国海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其公司领导正就此事件开会,请示领导后则表示,“还是以公告为准!”对于市场关心的此次事件涉及机构及债券规模等问题,该人士表示,由于代持是在其公司体系外进行的,所以目前尚在统计之中。“现在都是别人找到我们,我们才有统计。我们也会主动与市场上的机构接洽,但主要还是别人主动找我们”。 该国海证券人士表示。

机构:你得管!国海:我也是受害者!


对于此次事件原委,有微信群里是这样说的:

国海证券原资管团队有一批偏估值的债找了某行和某券商代持,某券商很早发现是“萝卜章”,就让国海买回去了,某行没发现就一直持有,走了还是第三方券商的通道,后来国海证券资管团队发生变化,原来的人基本被清空,某行才发现这批债偏估值严重,而且到年底了,浮亏较多,影响考核达标,就让国海接回这批债,国海现在的团队不认这个坑,再者可能是萝卜章,他们更不想接回来,然后就事发了。

虽然细节还有待挖掘,坊间传闻也是众说纷纭,但从现有信息来看,事件来龙去脉大致是这样的:

国海证券资管分公司原团队成员张杨、郭亮等人以国海证券的名义与其他交易对手方进行债券代持等交易,后来张杨失联,郭亮投案,代持机构要国海证券接盘,国海证券则宣称纯属离职员工个人行为,相关协议所用印章系伪造,进而产生纠纷。

对于事件双方来说,争议的焦点是国海“认不认账”的问题。

代持机构自然是希望国海证券认了浮亏,接盘了事。近期债券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涉及债券部分可能出现了账面亏损,对于代持机构来说,如果国海证券不购回,相关债券就要砸手里了。

“临年底了,如果自己吃闷亏,兜了这些债,很可能盈利完不成,年终奖就泡汤了。”前述做债的小伙伴表示,“而对于银行类机构来说,年底还要面临一系列考核,如果代持方不要了,不仅会影响自己利润,还可能拖累监管考核,造成的压力可能很大。”

国海证券则表示自己很无辜,自己“也是受害者”。

在被曝出对某城商行债券代持交易违约后,12月15日,国海证券先是发布临时停牌公告,紧接着又发布停牌公告,首度对此次事件给予回应,并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


16日,国海再发声明:


18日,继续发公告:


不难看出,国海证券的态度比较明确,认为:


相关债券交易业务,是张杨、郭亮冒用公司名义进行的,相关个人开展相关业务、签订相关协议未得到授权;


相关协议中加盖的印章系伪造;

张杨已离职,郭亮已投案,未明确郭亮是否已离职。

一位接近国海证券的人士向小编表示,


“发生这事儿,国海也很郁闷,事情是原来资管公司老团队私底下做的,而且用的萝卜章,现在出现大额亏损,机构都让国海接过来,压力很大。国海证券是公众公司,是国有企业,兹事体大,不能随便认栽,给别人填坑;如果有机构做债出现亏损了,盖个伪造印章的协议,就过来找国海埋单,这对国海不公平。”

有做债的券商人士表示,如果涉及机构少、债券不多、浮亏不大,事情解决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但此事牵扯机构众多、规模较大,如果国海证券出面兜底,可能冲击当期报表,而且近期非银机构闹钱荒,可能一时也很难拿出那么多钱来。“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兜底,岂不是承认自家机构开展了相关违约债券交易,可能面临的监管风险也是必须要考虑的。”这位人士进一步表示。

其他涉事机构则认为张杨等人的行为代表了国海证券。从流传出的15日会议纪要上看, 上午一开场,众多机构就对张杨在交易时候的身份问题进行问询。


机构们说:

为什么证券业协会网上查询到的信息,张杨和郭亮还是你们国海证券的员工呢?他们至少在签订协议时还是你们的员工啊!

国海证券:


印章是伪造的,这件事出来以后,国海其实也是受害者。

值得注意的是,国海证券官网挂出的一则信息显示,截至11月16日,国海证券资产管理规模达1021亿,首次实现管理规模破千亿,较去年底的515亿元、今年6月的690亿元,实现大幅增长。

国海证券高调表示,公司的“十三五”战略规划把资产管理作为未来五年公司发展的四大平台之一。

“为打造统一的投融资资管综合服务平台,今年6月,国海证券从申万宏源引入业务收入、规模在行业数一数二的资管团队,网罗了投资研究、合规风控、运营保障等方面大批业界精英。”


债市“龙卷风”刮出来的案子

“这完全是一件跌出来的案子。”一位银行做债的交易员跟小编说,“这次事件之所以曝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期债市变化太大、下跌太快,代持方承受了很大压力,希望对方能够把债券接回去,但发现原来对接的人找不到了,国海证券又不认,亏损债券可能要砸在自己手里了,双方撕破脸了。”

这位交易员表示,“假设行情没有大变化,还是像10月中旬以前那样红火,代持机构手里的债券还有着浮盈,即便张杨等人出了事儿,代持方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债券即可,没有必要把事情闹大,所以没有最近的下跌,就可能没有这件事情的发生。”


就在上周,中国债券市场遭遇了一次空前的调整,现券收益率直线飙升,国债期货上演了历史上首次全线跌停。

全周来看,利率债收益率曲线出现了40-50基点的上升,尤其是短端利率升幅较大。信用债收益率上升的幅度更大,整体升幅在50基点以上。从11月初以来,这轮调整下,政策性银行债整体曲线升幅已经接近100基点。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目前收益率月度升幅已经达到历史极大值,可以说这次调整是空前的,收益率上升速度很快,而且幅度很大,冲击的严峻程度已经超过2013年钱荒阶段。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债市调整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猛,就像是一场龙卷风”。一位债券投资经理这样感慨,“最近调整太剧烈,很多“养”在外面的债券都出现了浮亏,年底机构面临的盈利考核、监管考核等达标压力很大,如果下跌持续,不排除后续还会有此类事件发生。”

亏损是次要的,赖账才是主要的!

事件高潮正在出现,距离结尾或许也已经不远,但对于债券这个行业来说,此次事件带来的影响却可能是极其深远的。

在上述会议纪要中,一位国海证券人士就称“这个事是创纪录的,史无前例的。”另一位国海高管亦称“隐隐觉得,这件事可能成为债券市场发展史上一个分水岭。”

涉事机构则指责国海:

“你们如果不顾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交易模式、交易习惯,强行把责任推到个人头上……是很不负责任的。”

还有机构表示:

“别人跟你做交易的时候,是没要求验证公章的。现在你们国海证券的员工到底哪些是正式员工?如果你们不确定下来,我敢说明天没人敢跟你们做交易。因为你们进行交易的员工没人知道是在职还是不在职,是离职的还是临时工。”

确实,此次事件最主要的问题,不是亏损,而是“赖账”!

国海证券此事一出,不少债券人士感慨:那个君子一诺千金的债市江湖还在吗???

债券圈子本来就不大,代持本就是凭得信用二字。有债券交易员透露,其实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代持,而且有些是不签协议的。现在这一闹,银行间是人人自危。

“14日下午收盘后没多久,我们就听说了这件事。最开始以为是段子,没想到是真的。这个事件简直是个万年坑,”在上述债券交易员看来,15日债市局势更加恶化,就与此事不无关系。他说:“现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全反应在价格上了”。

一些债券人士担心,此次风险暴露后,会降低银行资金的风险偏好,继而加剧流动性风险,特别是加剧了银行和非银机构的不信任。某农商行资金业务人士亦认可上述说法。该人士坦言:

“以前觉得,银行间市场是最安全的,但没想到还出这种事。现在我们即便是做债券质押式回购,也都开始担忧会不会也出现交易对手失信的事情。”

国海事件被曝光后,很多机构了慌了神,都在提高代持的风控,开始走公司内部合规程序,甚至要求提供一定额度的担保。前述交易员说:

“15日当天,大家就对代持很谨慎了,一些人在群里咨询代持事宜,但几乎没人搭理”。

前述券商债券投资经理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

“现在代持基本瘫痪,连过券都过不了。事情出来后,我们各种催促,让把养在这的券接回去。”

“市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行情波动这么大,即便还有点浮盈,在利率飙升的情况下,也扛不了太久,很多中小机构比如私募确实存在违约可能性,如果养在外面的券出现大额浮亏,现在流动性又紧,可能根本没办法接回来,或者接回来会对净值造成很大影响,不排除有的私募干脆不认了,即便拿一笔费用给相关人员,让他们‘失联’,代价也可能比兜底更小一些。出现这事儿之后,我们必须考虑交易对手的风险。”

另据消息称,目前几大货币中介已经暂停了部分私募机构的报价。“一方面私募机构违约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大部分新开户的私募基金产品需要通过做市商交易,而现在能过券的做市商已经寥寥无几。”一位接近货币中介的人士说。

“年底了,银行可能要疯了”在谈到此次事件的影响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代持业务最早就源于银行,尤其到年底时,为了考核达标,银行会通过代持或过券的方式,把表内的向表外转移,但是现在代持停了、过券也难了,考核却趋严了,银行要疯了!”

一位从业人士这样说,“债券砸得太猛,不小心就把很多原来见不得光的东西砸了出来。很多机构做代持就是为了隐藏浮动盈亏、规模,降低账面成本,达到出表,不受监管的目的。代持签协议流程操作上是场外非标准化业务模式,交易形式上却是标准化的,很多机构都觉得标准化业务信用风险低,从而风控标准低,不像场外非标准化业务有面签、预留印鉴、核印一系列风控要求,而且这样操作起来对债券来说成本也确实太高。”

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表示,“专户产品很受伤,现在没有做市商过券,专户连现券都没法做了。”

搞不好,黑色星期一又要来?

“搞不好,黑色星期一又要来!”有做债的小伙伴对周一的市场很是担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很明确,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得到正式确认,本身市场对下周行情走势就不看好,加上出现这等事情,周一的走势真是很难说。”前述市场人士表示。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国海事件不断发酵,牵扯机构多,影响大,对二级市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涉事机构的债券交易固然面临压力,而事件本身又伤害了机构之间的信任,要求接回代持债券的情况会增多,可能加剧一部分机构流动性压力。更关键的是,事件已经引起监管的关注,在表外业务已经进入监管视野、此前已发生过一次针对违规交易行为的核查的情况下,此次代持再出“幺蛾子”,可能迫使机构对违规交易痛下杀手,监管加强是趋势,对行情的影响也会很大。

“这件事儿的本质是金融机构内控缺失…说到底会造成现在的局面,是因为债券市场快速扩张这些年,只记得扩张却忘了风险,不断向风险要利润,行业准入门槛太低,谁来都可以做几亿几十亿的业务…迟早是会出大事的呀!”一位从业人士感慨道,“我觉得监管会管的……13年料理了丙类户,今年这波就该整顿中间业务了。”

对于银行和各类非银机构而言,目前的问题不是债券收益率是否有吸引力的问题,吸引力已经很高,问题在于流动性不能正常恢复的情况下,机构目前并没有钱去买债,即使有钱,也倾向于先缓解过未来1-2个月的流动性冲击。

“在市场上没有强有力的可持续的买盘的时候,一旦出现较大的抛盘就可能引发连锁的止损,进而造成利率异常波动。”

前述市场人士表示,“市场情绪太差,流动性太近,债市调整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不过对于杠杆小、流动性充裕且不受考核指标约束的机构,可以考虑逐步买入”。

有券商债券投资经理向小编透露,最近已经在小量买入,虽然短期行情难判断,但毕竟很难买到拐点上,而且一旦拐点确认,可能就来不及买了。

他认为,最近债券市场空前下跌已经较充分释放了利空,虽然利率下行还要等待,但风险收益比已经得到修复。

某知名基金公司固收总监也认为,近期市场下跌,已经对负面事件进行了反应。后期债市发生急跌的可能性不大,伴随着缓慢下跌,债市的配置机会将再次出现。另有知名私募固收总监认为,随着近期债市调整,一些短期的信用债已经差不多调整到位。不过从短期看,不宜过早抄底。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正闻金融资讯



评论专区
   本站有缓存,一般1小时内能看到您的评论
相关文章:
168炒股学习网
一家专注为中小股民提供炒股入门知识的网站!
我们相信客户至上,并真诚为您服务!祝您投资愉快!
商务合作微信QQ:765565686,联系人:陈经理
版权所有:168chaogu.com,粤ICP备140986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