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炒股学习网 - 专注提供股票金融知识

人民日报评曹德旺言论:中国经济容得下企业家讲问题

2016年12月23日  10:57:18 来源:168炒股学习网  阅读:3148人次

这几天,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持续刷屏。曹德旺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莫瑞恩建造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他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一些对中国经济的看法,由此引发广泛关注。怎么看待曹德旺在美国投资?如何认识中国经济?一时间,这些问题引发舆论热议。

一些媒体在转发曹德旺的访谈时,标题里面醒目地写着“跑路”两个字,问题是,曹德旺在美国投资就等同于“跑路”吗?按照曹德旺本人的说法,“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在美国工厂开通之时,曹德旺在天津的项目也开通了,还在苏州工业园区拿了一块地。这么看,把曹德旺在美国投资,理解为一个企业家在对国内国际市场进行比较权衡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产业布局,或许更加合适。



今天,全球市场已经形成一个整体,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在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456.7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直接投资来源国,而要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正因此,应该把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不正常的资本外逃现象区分开来,如果动辄给中国企业正常的海外投资贴上“跑路”的标签,甚至借题发挥,那就不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人民币承受贬值压力的背景下,还容易引发非理性的市场恐慌情绪。对此,媒体和舆论应该尤其保持理性,慎贴“跑路”标签,避免由此引发次级舆情,给信心和预期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也要看到,尽管数据来源和个别表述还存在权威出处的问题,但是曹德旺的访谈,确实从企业家的角度,触及到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劳工成本升高,税收负担过重,落后产能过剩,金融和房地产挤压实体经济……可以说,曹德旺提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都是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的问题。如果说“跑路”的标签很容易就能撕掉,那么曹德旺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务实解决。

事实上,高度重视实体经济,中央的态度是明确的。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并且就降成本、补短板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改革方案,明确要求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等。这都说明,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无论问题多严重,都要一步步务实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其唱空唱衰,不如给予改革更多时间窗口。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这还触及到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问题: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中国经济会长期向好吗?应该说,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繁荣,创造了发展奇迹,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必然带来阵痛,但是这样的结构性矛盾,很多大国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现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深层问题,而一旦历经阵痛调整好了,就能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正如曹德旺所言,“信心要把问题讲清楚才行”。树立信心不是要无视问题,而是要解决问题;增强信心也不是靠唱高调,而是在于推进改革的务实行动。可以说,中国政府解决问题、推进改革的决心,正是保持对中国经济信心的保证。

有人说,过去30年凡是离开中国的人都错失了中国的机会。以曹德旺为代表的企业家敢于提出问题,正说明对中国经济仍然葆有信心。务实推进改革,解决深层问题,无数企业家还将与中国一起成长。


来源:人民日报



曹德旺:几乎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干后,我决定重新站起来




1990年,曹德旺来到福清石竹山,他是来庙里出家的。

这一年曹德旺44岁,他是福清的知名企业家,一直做玻璃生意,从1985开始涉足汽车玻璃领域,1987年又获批兴建与政府合资、专营汽车玻璃的福耀玻璃。到1989年,福耀玻璃的规模已达基本建设投资3500万元,产值5000万元,很受当地政府重视。

曹德旺的出家举动影响很大,甚至惊动了省委省政府,领导们觉得必须要把曹德旺劝回来。领导们苦劝无果后,只好请出庙里最受曹德旺信任的老和尚。老和尚对曹德旺说,“曹总,您今生有佛报,却无佛缘。静下心,好好地去把企业办好,别动这个念了。”

曹德旺有一些失落,但还是听从了老和尚的话,下山好好办企业去了。

这家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其国内市占率为70%,国际市占率为23%,客户囊括了世界前20大汽车制造商。此外,曹德旺还向社会捐赠了超过60亿元人民币,被誉为“中国首善”。




+

曾经沧海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福建福清,家里家世代经商,他的曾祖父曾是福清首富,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商人,在日本学做生意多年,赚了不少钱,回国后则在上海广泛投资,是永安百货的大股东。内战时期,他们家从上海迁回福清高山,不幸的是他家的货轮连同船上的财产,在运输途中沉没了。

好日子结束,苦日子开始。

曹德旺从小就过着一天两餐的清贫日子,但母亲不让他跟别人说,怕被人家瞧不起。从五年级开始,他帮母亲扒树叶或茅草,供烧菜之用。由于这些活要在课间干,所以会弄一身汗,他就跳进浅水沟洗澡。谁成想这事给他惹来了麻烦,教导主任将他抓成“玩水”的坏典型,召集全体同学到操场上批评他。他气坏了,觉得委屈,便在教导主任蹲厕所时,向其脑袋上尿了一泡尿,原本他想用小石头砸,但又怕家里赔不起。

事后自然是对方上门理论,而他母亲则不断给人家道歉。这事本可以就这么了了,但曹德旺心里却过不去,觉得没脸回学校,便辍学了。

之后,14岁的曹德旺开始给村里放牛,此外帮母亲捡柴和挑水。闲暇时,他则自学哥哥用过的教材,还用赚到的钱买了《新华字典》和《辞海》。

15岁那年,父亲开始带他做贩卖烟丝和水果的生意,他们从福州进货,然后用自行车运到高山来卖。父子的分工是:儿子负责采购和运输,父亲则负责销售。每次进货大约30斤,要骑行100多公里,来回三天时间,每回凌晨2点起床,晚上7点半收工,不避寒暑。

这个生意做了四五年,利润很薄,一天也就挣3块钱,还要提心吊胆:当时政府不让干这个。后来他父亲在售卖烟丝时被工商局逮了个正着,烟丝和自行车都被没收了,这个生意也就结束了。

“在我看来,父亲虽然聪明,也会做生意,但做的都是小本生意,政府不认可不支持,根本没有前途可言,我还年轻,不能重走父亲的老路。”多年后,曹德旺在其自传《心若菩提》中这样总结。

+

独闯商海

此时,曹德旺已经不再认可父亲的权威,他甚至对母亲激动地说:“我不想老了以后像爸爸一样,我要出去闯一闯。”

独闯商海的第一个项目是做白木耳。起初曹德旺是自己种,然后贩运到福州卖,后来他发现这样并不赚钱,因为福建很多地方都在种。镇上一位干部告诉他,江西缺白木耳,利润很高。他便兴冲冲地跑去江西,发现真的很赚钱,于是开始专门做江西生意,而且只搞贩运而不再种植。到1970年年底,他已经赚了3000元,那时盖一个房子也就2000元。

发了财的曹德旺决定最后干一票大的,就把3000元全投了下去。采购非常顺利,许多村民甚至赊货给他,一位公社干部还入了股,不过没有出钱,而是说可以做他的“保护伞”。

曹德旺信心十足地出发了,没成想刚一进江西地界,就被民兵抄了货,说这是“投机倒把”。他火急火燎地赶回老家,去找他的“保护伞”,岂料,那人突然宣布自己得了重病,而且会“病中打人”。曹德旺的心彻底凉了,他不但失去了所有储蓄,还欠了村民好多债。

后来,曹德旺只好做些苦力活赚钱,他参加了一个修水库的工程,给人拉板车,每天三个来回,一天的工作量是半吨土,走五十多公里,工钱则只有3元。此外他还在工地上做过炊事员和修车工,每项工作都做得极其认真,深得领导赏识。

工程完工后,曹德旺获得了一笔较为可观的收入,有1000多块。此外,工程负责人还帮他解决了江西白木耳的事情,让他得以回本还债。

回首过往,曹德旺觉得今后不能再单枪匹马地做生意了。

+

先客后主

结束破产风波后,曹德旺想过几年轻松日子,便做起了果苗技术员,同时负责销售工作。多年历练之下,他的销售能力突飞猛进,帮单位赚了很多钱,自己也挣了不少,到1975年,他已经挣了6万多元。

1976年文革结束,曹德旺觉得可以搞点新生意了。此时一个朋友告诉他,做水表玻璃非常赚钱,他听后很动心,便跑去上海考察,发现的确如此。他一回到高山就去镇子上找企业办,提议兴建一个玻璃厂。

镇政府批准了曹德旺的提议,不久便兴建了高山异形玻璃厂,曹德旺被安排做一名采购员。

这个结果不是曹德旺想要的,因为办厂子的想法,以及厂子最初的人才、资源都是他找的,而他却被边缘化了,甚至一度差点出局,原因是他是个农民,厂子没法给他安排编制。

曹德旺没有抗议:他也觉得一个农民不能一步登天,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进入玻璃行业,只要有本事,还怕走不远?之后他便在被分配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摸清其中的门道,并开始有意识地建立业务和专家人脉。

由于体制缺陷,玻璃厂从建立之日起就不断亏损,到1983年4月,镇政府实在亏不下去了,决定尽快找人承包,而找来找去,只能找曹德旺,因为别人都不敢接手。

曹德旺知道会有这一天,但他却不想乘人之危,他许诺给镇政府一个超越后者预期的条件:到年底前上交6万元利润,超额部分他拿60%,留20%做发展基金,另20%则做员工福利。

接手之后,曹德旺大力推行改革,他结束了“大锅饭”,实行三班倒,工厂24小时运转,此外,他还新招了60名工人,将工人工资由18元提高到100元,比当时县委书记的工资都高。

查阅的资料显示,如此激励之下,高山异形玻璃厂的产销量从原来的几十万片猛涨到200万片,工厂净利润22万元,曹德旺本人则分得约6万元。

+

汽车玻璃

1984年,曹德旺又碰到一件大好事,他发现了一个更赚钱的项目——汽车玻璃。

当年6月,他带母亲去武夷山游玩,期间给母亲买了一根拐杖。开车的司机则不断提醒他,千万不要让拐杖碰到玻璃,因为“赔不起”。曹德旺被司机的话逗笑了,他就是做玻璃的,心想一块玻璃能贵到哪儿去?

可他一打听吓了一跳,这东西还真是贵得要死!查阅的资料显示,以马自达汽车为例,换一块前挡风玻璃要6000元,若急,8000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时中国的汽车,不论什么类型什么牌子,车窗一破就用胶纸糊上:有的是舍不得买,有的则是买不着。

他很快就说服了镇政府,然后联络行业专家,请人家来高山厂指导工作,解决技术难题。

为了让高山厂能在技术上不落伍,曹德旺在购买图纸、模具和设备上特别豪爽:他第一次买一套价值2万元的图纸只谈了几分钟。1987年,他在赴芬兰考察时又看上一台要价190万美元的高端设备,能每40秒钟造出一片价值几百元的边窗玻璃。他当时压不下价来,而且没那么多钱,回国之后,他就去反复说服镇政府,最后于次年6月以108万美元的价格购得该设备,是该设备的全球第一个买家。

几年发展下来,曹德旺判定汽车玻璃比水表玻璃更有前途,于是在1987年春向镇政府提议合办一个规模更大的工厂,专营汽车玻璃,定名福耀玻璃。

+

看破红尘

回到开篇提出的问题:1990年,企业办得好好的,44岁的曹德旺为什么想出家?

直接的原因是曹德旺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而他当年读了一本叫《弘一大法师李叔同》的书,反复读了三遍后,他决定出家。

李叔同是近代的一位传奇僧人,一生63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曹德旺对他的评价是:其一生光明磊落,潇洒飘逸,道德文章,高山仰止。

曹德旺的困惑,即每天拼命工作的意义何在?

一般而言,有三种动力支撑一个人拼命工作:一、为了家庭;二、为了企业;三、为了赚钱本身,而曹德旺在这三方面都遭遇了困惑。

先说家庭。曹德旺1968年结婚,妻子叫陈凤英,是一个没读过书、老实巴交的女人。当初结婚不是因为相爱,而是为了找一个人照顾因长期饥饿而患浮肿病的母亲。曹德旺夫妻可谓患难多年,可是双方却无法交流:妻子始终停留在过去,对于生意和艺术一片茫然;曹德旺则自学了企业经营的各种学问,此外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


再说企业。曹德旺在与镇政府合办高山异形玻璃厂时曾遭遇过一次诬告,让他对办企业本身也产生了怀疑。


最后说赚钱。曹德旺不是那种赚钱的原教旨主义者,认为赚钱本身就是意义,就能确保幸福。他家本来是大富之家,但一场战乱就让一切归零,他自己在生意场上也是起起落落,让曹德旺看清了财富来去无常、飘忽不定的本质,因而对赚钱本身产生了怀疑。

到1990年,曹德旺在尘世间已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因此想遁入空门。

+

重组福耀

从石竹山回来后,曹德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事业,他觉得唯有把企业办得受人尊敬才有意义。

曹德旺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推动公司上市。他向省里申请赴境外上市,而当时国内也正推动股市发展,省里得到一个名额,就给了福耀。

一番运作之后,福耀确定于1991年6月22日上市,之前先发行1600万股原始股,每股1.5元,共融资2400万元。原始股的认购非常踊跃,兴业银行买了200万元,省、市、县三级政府、媒体以及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好多人也都买了。

然而没多久,社会上就传起一个流言,说福耀股票不能上市了,曹德旺是想卷款跑路。听闻消息后,那些认购人都来找曹德旺退股,而此时股价已从1.5元涨到了2.5元。挤兑之下,曹德旺只能举债回购股票,钱是从高利贷借的,利息1分到2分,总共回购了约400万股。

1992年,曹德旺得到了兴业银行的帮助,用银行贷款还了高利贷。之后,他全力推动股票上市,到北京求助中汽华联的领导,去跑国家体改委。1993年6月,福耀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价当日收报于40.05元,创福建省首批上市公司股价之最。

+

到上市时,曹德旺总共持有近500万股,在清偿了所欠债务后,他净赚将近2亿元。不过,他并没有沉溺在发财的狂喜中,而是继续推动福耀的发展。

当时,福耀发展最大的障碍是定位不清:除了福耀玻璃之外,福耀当时还有工业村公司、装修公司、加油站、高分子公司、配件公司和香港贸易公司等,是一个多元化集团。

上市之前,曹德旺曾拿福耀的报表给香港交易所的一位总监看,希望对方指点一二。结果对方说,
“你这个是垃圾股。你小小的公司什么都做,谁敢买你们的股票?!你的公司必须重组,只做最擅长的,其他的都卖掉。”

曹德旺就将专业化经营定为福耀发展的天条,随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组,最后只保留下汽车玻璃业务。

+

对战美国

除了以上国内成就外,曹德旺还取得了一项享誉国际的成就:他在美国和加拿大打赢了两场反倾销官司。

2001年年初,应世界第四大汽车玻璃制造商美国PPG的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福耀等5家中国汽车玻璃制造商展开倾销调查,并于4月初步裁决福耀等生产的ARG挡风玻璃涉嫌倾销。次年3月,美国商务部则最终裁决,向福耀等中国企业加征11.8%的反倾销税。

与此同时,加拿大也展开了对福耀等中国企业的倾销调查,申请人同样是美国PPG。

美国PPG这是要把福耀赶出北美市场啊,怎么办?

曹德旺组织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并于会后决定,不管被诉的其他中国公司怎么回应,自己都要应诉这两场官司。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如果不应诉,就等于承认了倾销,而这将导致连锁反应,接下来就是退出整个国际市场,而随后也将失去中国市场,因为全球八大汽车厂都是全球采购。

曹德旺觉得不能等死,更何况,福耀根本就不是倾销,怎么能让人家扣屎盆子呢?他展开了反击,华商韬略总结其对策如下:2002年10月,他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成立了中国反倾销研究所,他亲任理事长,并邀请时任外经贸副部长龙永图担任总顾问,另外,他从国内外聘请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对策。据报道,他还在美国砸下300万美元,聘请了美国最好的反倾销律师。

福耀最终赢得了两场官司:2002年8月30日,加拿大国际贸易法院终审裁定,来自中国的汽车挡风玻璃没有对加拿大国内工业造成侵害;2004年10月15日,美国商务部则终审裁决,福耀出口至美国的汽车挡风玻璃视同“零倾销”,而此前多加征的税费将予以退还。

这两次胜利意义非凡,这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第一个反倾销胜诉的案例,而且帮福耀打了一个大大的国际广告。

+

慈悲为怀

曹德旺终于做出了一家为国家争气,让世界瞩目的公司,这也算没辜负他当初下山的心愿。而在商业成就之外,他还在慈善领域不断贡献着,并将其视为礼佛的一种方式。

“佛经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是六度的第一条。谦虚诚实,与人方便,这些都是布施的方法。布施则又分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只能算是小善。”曹德旺说。

曹德旺所说的“小善”可不小,在一般人看来,那已经是令人仰望的功德了。汶川地震时,他捐赠了2000万;玉树地震时,他捐赠了1个亿;西北五省特大旱灾时,他捐赠了2个亿;福州市修路及危房改造时,他捐赠了3个亿;福州市新建图书馆时,他捐赠了4个亿……


截止目前,曹德旺对社会的总捐赠已经超过60亿元,且均为个人捐赠,未动用公司一分钱。因为这些善举,曹德旺在2010年被媒体评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或称“中国首善”。


曹德旺慈善事业的独特之处还不在于其捐款的数额,尽管这个数字已经很惊人了,而在于他的心境——“我捐款是没有条件的。不像有些人捐款,是要拿一块地、一个项目来换。”


来源:文丨华商韬略



评论专区
   本站有缓存,一般1小时内能看到您的评论
相关文章:
168炒股学习网
一家专注为中小股民提供炒股入门知识的网站!
我们相信客户至上,并真诚为您服务!祝您投资愉快!
商务合作微信QQ:765565686,联系人:陈经理
版权所有:168chaogu.com,粤ICP备140986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