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
168炒股学习网 - 专注提供股票金融知识

今天在圆明园路看见中行双币卡的申请表!

2018年7月14日  23:16:29 来源:168炒股学习网  阅读:1812人次

【中国银行信用卡】网友提问:

今天在圆明园路看见中行双币卡的申请表!

今天中午去圆明园路换卡,结果看见柜台内有双币卡的申请表,立刻就问小姐能申请吗,小姐微笑:还未推出。仔细看了一下,申请表可以折叠成信封,大小和帐单信封的大小一样,封面是VISA卡,不过感觉卡面有些臃肿,标志太多了,呵呵,不过还真不错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今天中午去圆明园路换卡,结果看见柜台内有双币卡的申请表,立刻就问小姐能申请吗,小姐微笑:还未推出。

仔细看了一下,申请表可以折叠成信封,大小和帐单信封的大小一样,封面是VISA卡,不过感觉卡面有些臃肿 ...


看来6月30日推出不虚。:D:D:D

卡友回复:

是在北京的圆明园嘛?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是在北京的圆明园嘛?
上海有条路叫圆明园路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上海有条路叫圆明园路
上海市为什么要用北京圆明园做道路的名称啊!
上海市词汇贫乏啊:mad: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上海市为什么要用北京圆明园做道路的名称啊!
上海市词汇贫乏啊:mad:
上海很多路都是地名阿
不过好像只有圆明园路
没颐和园路吧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说明上海淫民胸怀祖国各地。
上海的地名大多以全国各地的地名命名的,什么南京路、北京路、淮海路..

卡友回复:

Originally posted by roar at 2004-6-2 10:45:
上海很多路都是地名阿,不过好像只有圆明园路,没颐和园路吧
上海也有圆明园?

卡友回复:

我已经准备好了资料,热情期待中……

卡友回复:

全国都在上海啦。呵呵。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上海的地名大多以全国各地的地名命名的,什么南京路、北京路、淮海路..
用地名作为路名,某种意义上是缺乏城市文化或对旧有文化进行洗刷的一种象征。
不过,与东北一些城市用北一马路、南二马路作路名相比,这也算有文化得多了。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其他城市好象没有上海路;)

青岛就有上海路的,呵呵。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用地名作为路名,某种意义上是缺乏城市文化或对旧有文化进行洗刷的一种象征。
不过,与东北一些城市用北一马路、南二马路作路名相比,这也算有文化得多了。



有没有文化不能用路名来衡量,你这个人真莫名其妙

是吗?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有没有文化不能用路名来衡量,你这个人真莫名其妙
路名是城市很重要的文化积累,如果一座城市有自己的积累和沉淀,为什么要用不相干的地名来作为本地的路名呢,从这些北京路、天津路、四川路、西藏路中我们可以了解这座城市的什么?

卡友回复:

这个路名的问题好像是解放初就规定的吧,还有什么东向的规定和南北向的不同呢,不过现在上海的路名就丰富多了,不过大家还是不要谈路名了。


希望双币卡早日出来啊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这个路名的问题好像是解放初就规定的吧,还有什么东向的规定和南北向的不同呢,不过现在上海的路名就丰富多了,不过大家还是不要谈路名了。


希望双币卡早日出来啊
东西为城市名称;
南北为省份名称;
老浦东的地名大多是以山东城市为名。
习惯这种命名的方式,很小的时候就是根据上海的路名来学中国地理的呢.......:D:D


下面文字来自

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

一、来自租界影响。

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

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

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四、“大上海计划”的产物。

现在上海五角厂和江湾一带的路多以“民”、“国”两字当头。因为民国时期有一个“大上海计划”,在道路建设上规划以五角厂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修建五条主干道,各干道间有支路相通。其中凡与淞沪路、黄兴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国”字为路名第一字,如:民庆路、民约路、民彝路、民壮路、民府路、国和路、国京路、国济路等;凡与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第一字,如:政纪路、政法路、政本路、政熙路等。后因日本人入侵上海,“大上海计划”停止了,“府”字头的路一条也未修成。

五、**市政府的少量调整和更改。

抗战胜利后,**政府把“复兴”、“建国”、“中正”等名用于路名:为了纪念民国功臣,还以“林森”、“其美”、“英士”等人名命名了一些道路。

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政府仅对少数道路名称作了更改,仍沿用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的准则。

1979年,上海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地名管理机构,进行了地名普查和命名工作,作了很大的修改。主要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把原来的一些路取消了,又增加了一些新路;同时,由于浦东新区和其他开发区的建设,新增加了几百个居民区,道路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道路都以有新时代气息的名称命名。

综观上海地名命名历史,可见四条经验:1、尊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让地名成为各时期的鲜明纪念;2、尊重“洋人”的参与,不完全否定外国人留下的地名;3、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为主,也不排斥适当用一些人名做地名;4、改革时期一定要有体现改革精神的新地名。

[ Last edited by shgman on 2004-6-2 at 13:34 ]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
其他城市好象没有上海路;)

武汉也有上海路。

卡友回复:

对于观点:习惯这种命名的方式,很小的时候就是根据上海的路名来学中国地理的呢.......:D:D
是吗?
北京的地名就没有外省市的

卡友回复:

斑竹可以换论坛的题目了。中国路名之窗,不错

卡友回复:

至少比深圳好多了,深圳的地名很多带岗,岭,村,河 的:cool:

对于观点:

说明上海淫民胸怀祖国各地。
上海的地名大多以全国各地的地名命名的,什么南京路、北京路、淮海路..

评论专区
   本站有缓存,一般1小时内能看到您的评论
相关文章:
168炒股学习网
一家专注为中小股民提供炒股入门知识的网站!
我们相信客户至上,并真诚为您服务!祝您投资愉快!
商务合作微信QQ:765565686,联系人:陈经理
版权所有:168chaogu.com,粤ICP备140986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