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练氢功 碳中和攻坚战开打
当前,“脱碳”已成为全球课题。
在我国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能源和能源的载体,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站上风口。
氢燃料汽车产业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新趋势,成为国内外众多车企布局的重点。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了长城汽车位于河北的氢能源技术中心,切身感受到了长城汽车“氢”功的威力。
再投30亿元
打造国际顶级研发团队
在储氢系统试制线车间,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缠满“黑绷带”的椭圆罐。
长城汽车工程师马强向记者介绍:“这是储氢罐,外面的‘黑绷带’是一种复合材料,我们正在试验用不同的缠绕方式,增强缠绕层的力学性能和储氢罐的承压能力。
”
小氢罐藏大技艺,没想到缠绕方式竟暗藏玄机。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对《证券日报》等媒体记者表示,“实际上我们在五年前就基于产业链和发展趋势布局氢能,但是没有想到(趋势)来的如此之快。
”
魏建军继续说:“作为车企,我们对于减碳思考了很多,也做了很多规划。
长城汽车的规划不是做什么车,是做新能源车的基础产业链和技术储备,新能源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一定是可再生的绿能。
”
据了解,早在2016年6月份,未势能源的前身——XEV项目组正式成立,开启长城氢燃料汽车核心技术研发。
2018年,长城汽车建成并运行氢能技术中心,总投资7.5亿元。
2019年,长城汽车全资控股上燃动力,同年成立未势能源,开启独立市场化运营。
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已累计投入20亿元用于氢能领域研发。
氢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汽车行业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氢能很可能成为汽车动力的终极能源。
魏建军提到,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弃电金额高达千亿元,如何将弃掉的能源储存起来,氢是最好的,电动车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案,长城汽车做电池和氢能布局背后的逻辑就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谈及技术瓶颈,魏建军向记者介绍:“氢燃料目前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链不完善,包括电池本身、三电系统等都处于初级阶段。
当前,氢能的应用背后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技术进步、突破,还需要社会建立产业链条,突破‘卡脖子’的技术瓶颈。
为了实现氢能源技术的突破,未来3年内,长城汽车还将继续投入超30亿元研发费用,以达到万套产能规模,打造430余人的国际顶级研发团队,建立‘四国五地’全球化研发布局。
”
全产业链
减污降碳是关键
在此次长城汽车调研中,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一级教授、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球对记者表示:“所有的技术升级都来自于市场的需求,如今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无论是电动车还是氢燃料电池车,其技术与市场已经不存在‘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困惑关系,在市场需求升级或者形成过程中,企业能否率先布局,决定着能否最终跻身头部集团之列。
”
魏建军随即表示,中国有很好的基础,国家政治体制的先进性可以将很多资源迅速整合起来,各地政府以及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的意愿非常强烈。
中国可以集中资源办大事,这个特点是非常突出的,是任何一个国家不可比的。
“在氢能方面,中国是最有机会的,因为中国的煤储量很大,煤是要排碳的,基于能源革命的逻辑思考,我决定做就做一个产业链。
”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则明确表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果没有重大技术突破不可能完成,除了要调整经济结构之外,主要靠技术上的突破,在国内,无论是石化能源行业还是汽车行业,挑战和压力都极大。
“未来的汽车企业,整个产业链条、供应商要全部公布碳足迹,贴上碳标签,像长城汽车这样要做碳中和的企业,对于现有的技术储备,现有的基础设施,几乎是颠覆性的改变。
”管清友认为,对于汽车行业,终端能源电力化是没有问题的,关键问题在于新能源本质上产生电力全生命周期要尽可能地实现碳中和。
“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讲,有电池、零部件的制造是不绿色的,不够低碳的,我们可能现在得考虑生产电的过程如何能够真正的实现碳中和。
氢能源的市场化还有很多路要走,降低全生命周期生产能耗排放的困难很大,碳中和、碳达峰是经济社会的系统性革命,将是长城汽车的使命,也是全汽车产业的使命。
”
平安证券研报表示,随着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国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逐步突破积累、相关配套产业的逐步完善,氢燃料电池及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于产业链的布局,魏建军有着清晰的思路,他向记者介绍:在上游,长城汽车开发的新一代钙钛矿太阳能光伏技术,已经实现了20.01%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大规模储能应用方面,长城汽车的氢+电储能系统,为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存储提供解决方案,为移动和固定式能源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在产业链下游,未来两年内,长城汽车核心氢能动力系统零部件全面供应公交/大巴+重卡/物流车+乘用车三大应用平台展开推广运营,推动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和核心部件的国际领先进程。
“未来,长城汽车将打造国际级‘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打造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氢柠技术。
”
布局氢能
未来30年三步走
今年3月份,美国最大油气生产商埃克森美孚发布的战略内容与过去两年最大的变化在于,大幅下调了未来公司油气产量指引,该公司也重点表达了对碳捕获与封存和氢能技术前景的乐观态度。
埃克森美孚预测,自2020年起,全球氢能市场规模每年扩大约30%,到2040年可达到1万亿美元。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20%-25%,届时将成为与汽油、柴油并列的终端能源体系消费主体。
从国内情况来看,2020年,氢能被纳入《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2021年,氢能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产业布局。
面对10万亿元级别的庞大市场,以及政策的密集支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入局氢能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份-2月份,国内投资氢燃料电池产业的项目共有10个,总投资额超260亿元。
长城未势能源董事长张天羽表示,长城汽车今年将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并在全球率先完成100辆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落地;2022年,首支高端乘用车服务车队将出现在冬奥会的舞台上;2023年实现核心动力部件推广数量国内领先,2025年剑指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此外,长城汽车还提出了氢能源的终极目标——构建永续美好的氢能社会,并规划了未来30年的三步走路线:2021年-2025年(开启氢时代,聚焦氢示范),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健全产业链,加大自主研发与资本投入;2025年-2035年(发展氢经济,开发氢生态),加大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研究和推广船用、航空、移动机械燃料电池系统;2035年-2050年(建成氢社会,贡献碳中和),成为氢能生产、储存和综合利用的生态运营商。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